我国学校教育智育任务的探讨

作 者:
李真 

作者简介:
李真(1969-),男,浙江湖州人,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教研部助教。湖州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教研部,浙江 湖州 313000

原文出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结合当代智力观和知识观的发展,对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中智育任务内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目前我们的智育任务存在着方向有偏差、概念陈旧化、范围相对局限等问题,应对智育任务的内容进行更新。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2 年 0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01)04-0089-04

      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这一目标内容,我国教育界把我们的教育任务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简称五育。其中智育就是担负发展学生智力任务的教育。在智育中,智育任务的确定将直接决定智育的原则、方法及其过程。历史上,我国智育任务的发展经历了从单纯到复杂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从早期单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的“双基”教育,发展到80年代突出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及现在我们强调的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这一演变和发展过程,直接与各时期我们对“智力”概念的理解有关。

      一、我国智育任务的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的教育发展过程,我国现有的智育理论受前苏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影响颇深。80年代前,我国把“智育”归并到教学中加以论述,主要是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面加以阐述。而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术空气十分活跃,西方的大量新思想、新理论、新的研究方法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智育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后,我国出版的教科书已开始注意到智育与教学的区别。并就智育的任务和智育过程、智育的原则、方法等问题作了专门的讨论。

      我国学者关于智育任务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能力。但也有不同之处:如南师大教育系所编的《教育学》把“智力发展”作为智育的根本目标,认为“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叶澜在其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中把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智育的最高目标,认为智育是“对人的智慧和认识能力的培养。”罗正华则提出“发展智力”之外,还提出“发展能力”,在他主编的《教育学》中认为“智育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的教育。”而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是由于学者们对“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这一些概念的不同理解所造成的。90年代后,我国学者在上述观点基础上增加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李秉得在其主编的《教学论》中把“发展学生在学习和其它活动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和意志”列入智育目标中。在强调学生的个性因素、情感因素、意志因素的同时,对知识的概念也进行了更新,把认知策略作为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知识观的发展

      (一)我国教育理论中流行的知识观与技能观

      我国《教育大词典》对知识的定义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这里强调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联系的认识,是一种狭义的知识观。根据这种知识观,我们把知识分成: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而其对技能的定义是:“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方式。”我们把技能按性质分成: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这种技能观把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或行动的方式是借用了前苏联心理学中“技能”的定义。它并未揭示技能与知识的本质联系,只强调模仿和重复练习的重要性。另外,也未将智力技能中的操作过程和控制过程加以区分。如章志光主编的《心理学》提出“智力技能又称认识技能,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的方式。”他只涉及了智力技能的操作过程。而智力技能更应包含对认识活动的调控过程。

      (二)当代广义的知识观

      当代的学习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被储存与个体内部,即为个体的知识。它不仅指知识的储存与提取,还包含了知识的运用,是一种广义的知识观。如:布卢姆把知识目标划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类,其中的“知识”就是指能回忆和再现原先学习的内容,是低层次的认识目标,而评价是最高层次的认识目标,其中蕴涵了认知策略的内容。安德森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以命题和命题网表征的。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无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它的存在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是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这里,布卢姆的“知识”和安德森的“陈述性知识”都属于狭义的知识,而布卢姆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和安德森的“程序性知识”都是指知识的运用。

      当代认知心理学把智力技能分成对外办事的智慧技能和对内调控的反省认知技能。就广义的知识观而言,智力技能属于知识的运用。因而可以把智力技能纳入广义的知识范围内。

      三、智力观的发展

      在智力研究的进展中,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观点。至今学术界对智力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概括起来大致有这么几种:

      1.前苏联的智力观:他们认为能力可分成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智力是一般能力,或是一般能力中的认识能力,主要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它强调智力是种潜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