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是继后现代主义之后当今西方学术理论界和比较文学界的又一大理论热点和研究课题。本文在概述了后殖民主义的主要观点之后,着重探讨了其代表人物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其两大理论支点——东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批判——予以了质疑和重构,同时强调了赛义德理论的二重性:反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有助于全面地、准确地理解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 关键词 赛义德 后殖民主义 东方主义 后现代主义 霸权主义 文化研究 历经三十多年的后现代主义论争终于在当代西方文化界和理论界接近尾声,九十年代的西方文化界和文论界可以说真正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主流的时代,一个多种话语相互竞争并彼此对话的时代。在经过后现代主义大潮的冲击以后,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当代西方文化界和文论界还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观?会不会如同有些人所言会出现某种“后、后、后……”的状况?①本文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后现代主义从时间上说,是伴随着现代主义的衰落而来的,故称之为“后现代主义”。而从空间上说,它则是一股全球性的理论思潮:它起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北美文化界和文学界,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欧洲思想界和理论界达到了高潮,其标志就是震撼当时思想界的利奥塔德——哈伯马斯论战,其结果是把一场仅限于美国文化界和文学界的讨论上升到了形而上的哲学理论层次。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又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关系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描述,并将其推向广袤的第三世界国家,从而使得后现代主义实际上突破了西方中心的模式。进入八十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后现代主义论争在西方的日趋衰落,这一理论思潮倒越来越引起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或第三世界国家学者和批评家的注意。②正如事实所证明的那样,后现代主义论争在东方或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标志着这一理论思潮已越来越具有了全球性特征。时至今日,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在东方或第三世界国家依然方兴未艾。 在后现代主义对西方文化的全面冲击之后,一切假想的“中心”意识和陈腐的等级制度均被打破,原先处于边缘地带的一些理论思潮流派则不断地向中心运动,并形成了一股日趋强烈的“非边缘化”(de-marginalization)和“重建中心”(re-centralization)的势头。在这一新的“多元共生”的“后现代”或“后当代”(post-contemporary)时代,后殖民主义的异军突起,则标志着当今西方文论的日趋“意识形态化”(ideologization)和“政治化”(politicization)倾向。③本文旨在对后殖民主义以及其代表人物爱德华·赛义德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阐释,以便以一个真正的第三世界批评家的身份介入又一场国际性的理论讨论——关于后殖民主义问题的讨论。 后殖民主义与后殖民地文学的“中心化” 后殖民主义和后殖民地文学一般指涉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当今一些西方理论家对殖民地写作/话语的研究,它与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有着不少一脉相承之处,是批评家通常使用的一种理论学术话语;后者则指原先的欧洲(主要是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殖民地诸国的文学,以区别其与“主流文学”之不同,前者更为确切地说应当称“后殖民理论”(postcolonial theory),这一术语严格说来只见于英语中,甚至在法语中都无法见到,专指“对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在文化上、政治上以及历史上不同于其旧有的殖民地的差别(也包括种族之间的差别)的十分复杂的一种理论研究”。④甚至在这些后殖民地国家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此外,后殖民主义研究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其本身研究视角和批评方法上的差异。照当今一些学者的考察,后殖民理论并没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批评方法,而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由于其与另一些批评理论方法之关系密切故很难将其予以区别”。⑤例如,考察后殖民地国家妇女文学的学者就常常将其归为女权主义的政治学研究;而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者则将其与这些国家的“非殖民化”(de-colonization)倾向相关联。总之,正如有些学者所概括的,“后殖民理论批评本身的方法也可以划分为解构主义的,女权主义的,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唯物主义的,新历史主义的,等等。”⑥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打破学科界限之倾向,而对当今的比较文学研究来说,它则使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融为一体,尤其在探讨与帝国和殖民化相关的课题方面显示出一致的倾向:权力,历史,主宰,文化,颠覆,教育,经济机遇,女性的作用,宣传媒介对殖民地主题的作用,区分,种族主义,压抑和反叛,等。因此,研究后殖民主义没有其他当代西方理论知识的背景是无从下手的。而后殖民地文学则范围更广,“后殖民地文学”(post-colonial literatures)这一术语“之所以最终为人们所频繁使用,其原因恰在于它指出了那条通向研究处于非洲和印度这样的语境中的英语(english)写作和本地语写作中以及这二者彼此之间的殖民主义影响的可能的研究途径……”⑦因此,后殖民地文学实际上涵概了除去几个发达国家外的所有第三世界的文学,“非洲国家的文学,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加拿大、加勒比国家、印度、马来西亚、马耳他、新西兰、巴基斯坦、新加坡、南太平洋岛屿各国以及斯里兰卡的文学,都属于后殖民地文学。美国文学也应当列入这一范畴。”⑧但由于其目前在经济、政治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公认的广泛影响,美国文学的后殖民性实际上并未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再加之美国目前在西方学术界所处的实际上的中心地位,美国文学及其理论的后殖民性就更加被其外表的强大所掩盖了。但无论如何,我们今天所常说的后殖民主义研究实际上分别包括了上述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