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是从一个最原始的念头,最简单的意图开始,而后经创作主客体一系列复杂的内外信息交流、融合和建构才最终生成一部文学作品的,作家的创作意图从原始触发到交感受孕,至最后萌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它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具有着深潜隐伏的本质原因。 关键词 创作意图 原始触发 交感受孕 萌生 生成 如果我们把文学作品视为一种生命物,对它的最早的追索,就应该是去探究这个生命物是如何交感受孕,是怎样获得生命的。如果我们把文学创作视为作家艺术家多种心理活动吹奏出的一曲复杂多彩的交响乐,那么我们对它最早的追索,又应该是去寻找它的第一个音符是怎样诞生和吹响的。从追根溯源的角度来说,作家进行任何一部作品的创作,都必有一个最原始的念头、最早的契机和最初的打算,或可称之为“最初本心之一念”。这最原始的念头是从何而来,最早的契机是怎样形成的,最初的打算是怎样产生的?换句话说,作家是从哪里开始孕育他未来的作品的呢?他的创作意图是如何触发、受孕与萌生形成的呢?这便是创作发生论首先要探究的一个问题。 一、创作意图的原始触发 许多作家在回忆他们的创作经历时,往往谈到他们最初的触发冲动:罗曼·罗兰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最早的触发是在1890年春天,其时他站在罗马郊外的霞尼古勒山上,“夕阳照耀,罗马城上红光闪闪。围绕着城市的田野如同一片汪洋,天上的眼睛吸引我的灵魂。我立足不定,失去了时间概念。忽然间,我将闭着的眼睛微微张开。在远处,我望见祖国,看到我的那些成见和我自己,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生命,自由的、赤裸裸的生命。这是一道闪光。……就在这儿《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始被孕育。当然,他那时还没有成形。可是他的生命的核心,已经下了种。”① 司汤达写作《红与黑》是由于看到一份《司法公报》上的一桩案件,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是听朋友讲了一件普通的风流韵事,雪莱创作历史名剧《沉西》是由于看到一幅令他激动赞赏的贝特丽采的画像,巴金写《春》是在日本时从一四川女学生嘴里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杨沫写《青春之歌》是早在抗日战争时看到一本名叫《牺牲》的书,上面印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烈士的照片、生平和遗书…… 这些作家受偶然因素的触动而生发出创作欲望,创作冲动的情形是各不相同的,能够牵引和触发作家创作意图萌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随机而生的,这意味着,创作意图的触发是一种机会,并不具有什么确定的必然性,而是显示发生的倾向,谁也无法预知它将在什么时间地点,需要什么条件和将以什么方式产生,不但理论家无法预言,就连作家艺术家本人也无法确知,甚至于事情发生之后依然说不清自己的创作意图是因何而起,何时诞生的。 譬如鲁迅创作的《阿Q正传》惊世骇俗名满天下,但他在讲创作的成因时,述及“阿Q的影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经这一提(指孙伏园编副刊约稿催促——作者注),忽然想起来了,晚上便写一点,就是第一章:序。”②他似乎对何时心中产生阿Q的影象、怎样产生的,从来也没在心,因此说不出一个明确的触发情况。曹禺在谈《雷雨》的创作时,也是说“自己也莫名其妙”,说不清为什么而写的,汪曾祺在回忆写作获奖短篇小说《受戒》时也说过。他感觉奇怪:“怎么会在43年之后,在我已经60岁的时候,忽然会写出这样一篇东西来呢?这是说不明白的。要说明一个作者怎样孕育一篇作品,就象要说明一棵树是怎样开出花来的一样困难。”③不过即便是这样的情形,我们也不能就认为作家创作意图的萌生是不需要任何事件的触发、信息的刺激的,而宁肯认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无论它是洋洋百万言的鸿篇巨著,或是五、七言的一首小诗,最初皆是由一丝感触、一个意念、一件小事、一次遭遇、一个人、一句话、一物一景等触发而生,然后开始它酝酿构思、创作生成的历程。古人所谓:“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是极有见地的。 对于一个敏于感受的作家来说,创作意图触发的机会很多,以致于很不在意,未能一一觉查和记住。艾芜在回答《文艺学习》编辑部的问题:“你的创作冲动是由什么引起的?是由一件事、一个人、或者由于其他?”时,他回答:“关于创作的冲动,可以说随时都有的。”只是有些冲动被自己压抑下去了,因为觉得价值不大,而有的则“象一颗种子似的,种在我的心地上了,必须培养它发芽生叶,开花结果,达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把他写在作品里了,才能罢手。”④ 对触发引动作家创作意图萌生的触发物细加考察不难发现,具体触发物虽然纷繁杂多,各不相似,但归纳起来不外两类,一种是来自生活来自外界的感性事物,比如一本书、一件物、一个人、一个故事、一个地方或是一种声音、一段乐曲等,它们大多具有客观实在性,同时还具有审美的价值属性,因而能够与作家的心灵相激相撞、协调共鸣,我把这类事物称为具体的感性触媒。另一种是来自心灵中的具有主观性的事物,如某些思想、情感、概念、观念、理性之类的抽象物。它们存在于心中,是内在的观念,而不是外在的感性事物。它们是主观的,但基础和原因也是来自客观世界的。作家主观的思维活动触动了它们(具体的诸如回忆、联想、顿悟、心血来潮等),使它们一下子豁然贯通,仿佛长了腿脚,找到了灵魂似地活跃起来,催引作家进行思考和创作。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灵观念触媒。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离不开少不了这两类触媒的刺激、勾引、诱发和召唤,否则就变成了一种神秘的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