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文化现象试说

作 者:
荒鸦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作品与争鸣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01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虽然我们的影视业明明在走下坡路,虽然金发碧眼的高鼻子们已经屡屡把那些《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红线》、《星球大战前传》等大片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到我们的电影院里大赚特赚国人的钞票,虽然国产影片居然有“零拷贝”的骄人发行战绩,可是,中国影视圈的大爷、大奶们谁也惹不起的,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只有傻得要命、可怜得要命,可爱得要命的中国影迷歌迷才会有意无意中豢养如此傲慢无理、狂妄自大、牛皮哄哄的影视大腕。一些昔日的大红歌星,自命不凡地去国外读书、去国外发展,却终于又两手空空、一脸茫然回国,偏偏就有人肯让这些穷途末路的“艺术家”扯开嗓子大唱永远属于自己的老歌的机会,并且还能再次大红大紫起来。十几年前的“青年歌手”,尽管显而易见地风光不再,却全然不顾发福的身躯,皱巴巴的脸面,“磁性”荡然无存的“金嗓子”,上晚会,灌盒带,制作MTV, 让人心中如蚁行焉,身上鸡皮疙瘩多多。如果仅仅倚老卖老热剩饭还则罢了,更可笑的有一位歌唱家,每每出得场来不是“姑娘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就是“掀起你的盖头来”,却红红火火地这个晚会才唱罢那个庆典又亮相,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的确没有歌儿可唱,春节联欢晚会也只有拿那些人人耳熟能详的“金曲”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回顾”又“回顾”;我们的确没有艺术家,年年都是那几个百唱不厌、百演不烦、眉眼手足都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歌唱家、相声大师、小品专业户,从中央到地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从春节晚会、“三八”晚会、“五一”晚会、“七一”晚会、“八一”晚会、国庆晚会、元旦晚会到形形色色的颁奖典礼、慰问演出、募捐义演,有力气的还倒罢了,功夫欠佳的干脆就一盘歌带当一辈子饭吃,并且绝不会有“悄焉疚怀”的感觉,让人不免为几十个人真刀真枪真把戏演出一场却只拿个百儿八十的民间艺术团体大鸣不平。

      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使得上星电视台越来越多,原本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让你哭笑不得的是,当你打开电视机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几家、十几家电视台常常在几乎同一时间你《天龙八部》我也《天龙八部》、你《神雕侠侣》我也《神雕侠侣》、你《还珠格格》我也《还珠格格》、你《鹿鼎记》我也《鹿鼎记》,争先恐后地播放同一个电视剧、转播同一场球赛、同一场拳击、同一场音乐会……不仅如此,现在已经在自办节目方面开始了千人一面的抄袭和模仿。你有“非常男女”,我们就搞拉郎配、搞电视红媒。一些有心无心、有意无意的男男女女在主持人的循循善诱之下以一种未婚的大龄青年或离婚的不幸过来人身份,尴尬或并不难堪地宣讲着比专家更专业的形形色色的婚姻经验和婚姻理论,探讨着让已婚男女也颇感脸红心跳的“非常话题”。你谈性幻想,我就敢提性关系;你敢问性意识,我就讲性经验……并且不断有来自亲友团的阵阵掌声,不知道是父母为儿女的精彩经历、大胆思想而自豪,还是宾朋因为有这样出色性感触的友人而得意?男婚女嫁这种国人历来极其重视、当事人往往羞于启齿的人生大事,在电视节目中变成了谈笑之间可以“速配”的游戏。俊男靓女们宛如菜市场上买鸡鸭萝卜般,就质论价、挑肥拣瘦,而且几个小时就能解决平常人需要数月甚至期年、若干年也未必办妥的问题。当然,面对镜头,男女主角虚与委蛇,口不从心,言不由衷则又另当别论。

      文娱节目简直是一塌糊涂,每逢周末各家电视台蜂拥而上的所谓综艺“现场直播”实在是俗不可耐:你快乐某某某,我某某某快乐;你幸福某某某,我也某某某幸福;你星光某某某,我也某某某星光。名称的雷同类似必然导致内容和形式的“撞车”:请一些名人明星,搞几个嘉宾方阵,发许多哨子旗子,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最后弄出个优胜冠军。每当面对那些简单得连小学生都不屑一顾的所谓智力竞赛题目,一些“口袋里装得满满的,脑袋里却是空空的”嘉宾,一脸茫然,期期艾艾,左顾右盼,抓耳挠腮的那副窘态,也让台下的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开眼界:知识的贫乏和思想的苍白,其实不是漂亮的脸蛋可以一概遮掩得了的。而且,那种上蹿下跳的体力游戏也不是老少皆宜的玩意儿,好像已经有人在“快乐”的时候不幸摔伤,痛苦了自己,“献身艺术”若此,您还是悠着点儿!有人办模仿名人游戏,颇有新意,于是,大家就都搞名人模仿。一些面目长得与名人明星比较相像,或者有些相像,或者自认为比较相像、有些相像的男男女女,除了感激爹娘老子给自己生就一张未必漂亮但却类似某些人物的脸蛋之外恐怕只有“没事偷着乐”了。

      一些娱乐节目,本来是办得比较有特色的,并且很受观众喜爱。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偏偏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故意搞些凄婉不幸的活人故事,弄一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无聊把戏展示于光天化日之下。一再追问之下,即便是难言之隐,你也要从实招来。当事人哭哭啼啼,泪流满面,主持人也欲说还休,悲悲切切,台下观众更是眼睛红红的、鼻子酸涩得如同被灌了辣椒水,就连电视机前的你我,也不免心中有戚戚然。同情心和泪水就这样坦陈于世人面前、就这样被廉价地出卖。

      某些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和所谓轰动效应,更是挖空心思,想绝招、怪招,试图出奇制胜,急功近利思想和短视经营行为十分明显,炮制出一些定位低、艺术性差的文艺节目。即使如此,你只有不看节目,却没见过什么人去投拆电视台或者制作单位。自诩要将中国影视业“扛”向二十一世纪的影视界从业人员,要么把自己困在发黄的故纸堆里,要么陷入俗气卑贱的市侩牢笼,不论是被拍滥了的古装片,还是被拍走样了的现代生活片,人和人生、物质和精神被简单地抽象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金钱与情感。为了金钱,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甚至不惜以死相拼。为了情感(更多的是,矫揉造作的所谓“爱情”),哭哭啼啼,哀哀怨怨,没完没了的灯红酒绿。这样的“情感”也还可以马马虎虎,最糟糕的是那些离奇古怪,与剧情全然不搭扣的卿卿我我、搂搂抱抱,骂骂咧咧、打打杀杀。不上床、不宽衣解带、不偷情越轨就不算生活;不见血、不刀光剑影、不头破血流就不算打斗,英雄也罢,狗熊也罢,反面人物也罢,正面人物也罢(其实现在的影视作品已经很难区分正反面人物,或者可以说,导演自己也不晓得谁是谁非),全然不曾例外。“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受好莱坞工业流水线式作品(即国内关爱有加的所谓大片)的影响,追求凶杀暴力、野性疯狂的感官刺激效果,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