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艺理论在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 世纪之交对文艺理论的历程作一番回顾与检讨是具有相当诱惑力和挑战性的课题。1998~1999年,有关“20世纪”、“五四80年”、“共和国50年”、“新时期20年”等回顾与反思之类的论文、研讨会和学术专著几乎遍地开花,呈现出“世纪性繁荣”,构成了世纪末文学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论者甚至认为,历史发展中也许本来就存在一种世纪性的思维定势。的确,站在历史的百年、千年的交汇处,追思历史、反观沧桑,就如同登临绝顶以览众山,千沟万壑尽在眼底。 纵观20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有两个辉煌的20年最值得注意:世纪初20年和新时期20年。这两个20年的文艺学有着许多相似处,在文艺学的基本观点、哲学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学术命题、研究范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深刻的变化,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深入的发展。(注:《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汤学智在题为《辉煌的20年》(注:《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1期。)的文章中,几乎将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研究的专著一网打尽。他认为新时期以来的20个年头,是建国以来变化最大,发展最快,成绩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 毫无疑问,在世纪之交作世纪回眸,总结历史经验,借以鉴往开来,是一项极有意义的重大工程。这项工程,队伍浩大,成果丰赡。例如,陈传才主编的《文艺学百年》、包忠文主编的《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等在勾勒文艺理论演化和兴替的历史轨迹、总结文艺理论生成和发展的经验教训等方面,作出了卓有实效的探索和研究,堪称是这一工程中的优秀成果。张海明的《古代文论和现代文论》、张法的《百年文学三次转型浅议》等也是这方面的力作。此外,朱德发的《中国百年文学思潮研究的反观与拓展》、周平远的《把一个什么样的文艺学带入21世纪》、杨少波、王辟长的《回望80年:五四精神不老、五四精神常新》、胡晓明的《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五个传统》、张清华《十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回顾》、莫山洪《骈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杨扬《20世纪学术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杜卫《世纪回眸: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文学审美论》、朱立元《反映论文艺观崛起的文化反思》等,从不同的角度梳理、透视、剖析20世纪的文艺理论,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回顾和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无疑能获得很多深刻的教训和启示。例如,王元骧《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世纪回眸》一文指出,我们的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不能形成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一以贯之的理论传统。王钦韶认为,文艺是多维的,不是单面的;文艺功能的价值取向因时代而异,战争年代和和平时代有着重大的区别。庄锡华提出,战争意识使文艺理论领域发生的论战表现出较多的非理性色彩,批判多建设少、相互攻讦多相互承认少、仇恨多宽容少。童庆炳、陈雪虎断言,现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中心化到边缘化的发展过程。20世纪前50年,中国处于“危机时代”,文学理论的“他律”超越了“自律”。这类感今追昔、出史入论的文章,大都弥漫着浓郁的沧桑意味和厚重的历史情怀。 关于文学批评,有学者认为,20世纪的中国文坛没有自己的别林斯基。“百年以来,除了一个胡风因文艺批评的言论和活动引起了一番并非学术意义上的风风雨雨之外,人们的确很难找到一个影响深远的批评家的名字了。甚至于,人们还很难说出一个具备相当分量的文学批评活动,或者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注:《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2期,第20页。)当然,这种观点是大多数人所不能同意的。殷国明认为,20世纪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文化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把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从传统带到了现代,进入了一种开放的、与世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境界。但由于种种原因,“独创的贫困”成了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一个世纪性现象。(注:《东方文化》1997年第5期。) 临近世纪末,失语、缺席、没落、贫困、危机等等突然成了描绘文学批评现状的重要词汇。赵勇在《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注:《当代文坛》1999年第2期。)一文中分析了文化批评的出场导致了文学批评的退席的观点,认为这种取代应被看成是批评话语的一种位移或批评范式的一次转换。也有人认为,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表现出一种私语化、世俗化、平面化、神圣化等偏向。而文学批评是一种学术活动,它是对于一切文学现象的分析与评价,它具有科学性、倾向性、创造性的特征。杨剑龙、赖大仁《呼唤批评的学术性》一文,对于文学批评非学术性现状作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对文艺思潮的梳理、理论革沿的考察、学科建设的回顾等等,也成了学界关注的话题。例如,张婷婷在《文艺心理学:内向视野的开拓》中回顾和反思了中国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认为新时期文艺心理学领域硕果累累,人才辈出,涌现出了鲁枢元、童庆炳、程正民、陆一凡、刘煊、王先霈、畅广元、吕俊华、滕守尧等一批卓有成就的专家和更多的中青年研究者。“转百换千”当然有理由“感时贺岁”,世纪之交的文艺理论方面的书报期刊,对文艺的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鉴赏论等等的“千年回顾与反思”、“百年总结与清算”之类的著作和文章,说其“铺天盖地,蔚为大观”似乎算不得夸张。 二、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命题,是文艺理论工作者们在8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的研究不断取得实绩的基础上,适应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的时代要求提出来的。90年代中后期,这一命题一直深得文艺理论界的热切关注。1996年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等单位联合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集中展示了专家学者们的有关研究成果,此后,学界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