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规定性与教育的本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柯闻秀(1971—),女,安徽池州人,中南大学高教所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南大学 高教所,湖南 长沙 410083 胡弼成(1964—),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高教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教学论、高等教育管理。

原文出处:
云梦学刊

内容提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的统一,实然与应然的统一。而教育的本性在于发挥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通过文化使个体社会化,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6365(2001)03—0105—03

      任何事物既有内部结构,也有外部关系。教育也不例外。因此要揭示事物(包括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就既要从其内部结构去考察,也要从其外部关系去探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终点,人还是教育内部结构的核心。就教育理论建构来说,当前过多地强调从其外部关系去考察,忽视从其内部结构去探究,以致出现“教育学中无人现象”,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尝试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寻找教育的某些特点与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本性的观点

      1.人性的研究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

      以往对人性的研究,都是从脱离社会的人出发,这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观。“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现实的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从事实际活动(首先是生产活动)的人。”[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2 ]这句话质直言明地宣布: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研究的人是社会化了的人,是人类社会。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类的存在物;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和动物可以根据自我意识等来区别,但最后的本质区别是生产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能动地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实践创造了人。生产总是指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人是社会的动物,而且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人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也结成了同事关系、师徒关系、爱情关系等,法律和政治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表现。所以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 ]在谈及人的价值时,马克思肯定人的内在价值,但更强调人的外在价值即社会价值,人的外在价值表现在人对推动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3.人类本性是不断改变的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人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和结果。人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人们的“内在本性”以及人们的对这种本性的“意识”,向来都是历史的产物。“永恒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4]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 人性也在不断地完善,最终会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在那里人是自然和自己的主宰者。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人本主义心理学者从人的个性生命出发研究人之所以为人;马克思主义者从人的社会生命出发探讨人之所以为人。前者重视人的潜能、人的创造性人的好奇心与健康人格,强调个体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但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人的社会生命;而后者正是从人的社会生命入手,认识到社会环境对个体后天发展的根本作用,得出劳动创造了人,历史创造了人的精辟论断,它在肯定人的内在价值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人的外在价值在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人本主义人性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基础上,我认为考察人性必须从人的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两方面入手。首先,每个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是现实的,可感的对象,他不是虚幻的,超验的,一切对人的认识都必须从这里出发,即承认人是一种实然的存在。其次,正如人本主义者所描述的人的终极价值在于自我实现,马克思主义者所阐明的人最终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那样,人性渴求有一个完美的境地,在那个境地,人是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者,即同时承认人又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最后,人总是一定社会中的人,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他不是被动地适应既定的存在,而是创造性地、能动地超越种种给定性,实现自己所追寻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确证。人总是存在于这种实然与应然的肯定与否定的动态过程之中,从这里才能窥见到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二、辩证认识教育中的人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本质目标是把人培养成一个具有完美人性的人,一个对自己本质真正占有的人。因此,任何教育理论都是在一定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建构的,如孔子的教育主张是建立在他的“性善说”基础上的。我在此所论述的教育的本性是建立在以上人性假设之上,既然人性是假设,那么教育的本性也只能是一种假设。

      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

      从人的个体生命来说,人首先是一种实然的存在,这种存在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人是一束具有一定结构的高于动物的潜能。我想这没有异议,世上有“狼孩”之事,但狼与人共生,狼是不会成为“人狼”的。人本主义者的“潜能”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全都是胚胎形式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的,这就为当代教育学强调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主动性、个性化和创造性找到一种可能性或一种萌芽。但是这些潜能仅仅是人体内一种类似本能的微弱冲动、一种可能性或者萌芽,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要使萌芽不会夭折,就要兴教育人,在教育中不断引导、发展、完善和巩固它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