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7)04-0064-06 教学的文化研究,即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讨教学现象或教学问题。其基本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文化学的理论来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特性和规律,对教学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文化学思考。二是用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学,描述师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诠释师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实现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教学的文化研究既是教学论和文化学跨越边界进行研究取得的结果,也是教学论研究领域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与方法以求拓展与突破的结果。教学的文化研究不仅在量上扩充了教学研究的内容和结构,而且在质上充实了教学研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有鉴于此,重新厘清教学文化的意涵,认识教学文化研究的价值意蕴,梳理以往相关研究内容,思考今后的研究方向,便成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文化研究的价值意蕴 1.在理论层面,为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学科视角的支持和论证 在我国,把文化当作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来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发展也较缓慢。许多研究者的视阈较多地关注政治、经济等方面,没有把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现象来看待。因此,研究者对教学与政治、教学与经济的关系谈得很多,认识也较深刻。相形之下,对教学与文化的关系却很少涉及。加之教学与文化的关系是一种隐性的关系,文化对教学所起的作用是潜在的,特别是文化的深层部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总是潜在地制约着教学,人们不大容易理解文化对教学的制约作用,以至忽视对两者关系的探究。目前,教学的文化研究还是教学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教学的文化研究,把文化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境之中,揭示教学与文化、文化变迁与教学变革、教学变革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适应以及多元文化与教学等的关系,使教学的文化研究在“教学与文化”的并列关系之外,又开辟了一种文化研究领域。即教学不只是文化传承的生命机制,教学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因此,教学中的一切现象、一切人、一切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都可以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来诠释;教学中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从文化学的视角进行审视,文化学为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教学的文化研究,即教学论与文化学的整合研究,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教学研究的领域,在理论层面能为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学科视角的支持和论证。以往关于教学的研究视野比较狭窄,这些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教学诸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缺少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是打破学科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超越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问题的全面认识。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任何一门单独学科所不能分析透彻的。因此,对于教学研究,我们应秉持一种自由而开放的态度,跨越“专业边界”,在保证教育学科特殊性的前提下,吸纳其他多门学科,譬如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这不仅在量上能够丰富和完善教学基本理论,而且在质上可以使教学论研究走向成熟。 2.在实践层面,有助于诠释教学变革中呈现的新问题 教学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教学会因文化变迁发生变革,从而形成新的教学形态,呈现出新的特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型时期,在教学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文化学层面的问题。譬如,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文化冲突与适应问题。“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使教师处于认知不协调、行为不统一、态度不一致的困境中,即形成了文化冲击。”故此,在教学中“要考虑作为一种文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与社会政治文化、家庭伦理文化、教育文化以及人们习惯的教育行为方式之间的适应问题”。[1] 再如,新型师生关系构建问题。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不断发展和解放人的个性,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入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反思、自主、建构性的知识观和审美文化观,使学生自由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2] 教师在学校或在教室这个“文化生态圈”中,其所扮演的角色应该被界定为“平等中的首席”,要从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权威者变成知识的诠释者、组织者;从师生之间的对立者转变为对话者。[3] 因此,我们应构建一种在“对话教学”基础之上的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地把教学活动作为他们整个社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如教学方法的变革问题。当下的教学改革,主张改变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以启发式教学方法。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从文化学的视角来分析上述问题,就是要摈弃旧有的控制的教学文化,倡导民主的教学文化。教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文化变迁的过程,只有从文化建设和改革的高度来透视和设计教学改革,才能够收到实质性的效果。因此,从文化学的视阈来审视当下我国教学变革的背景、动因、目的和制约因素,对教学场域中呈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 二、国内教学文化研究的进展 1.国内教学文化研究的基本进程 在我国,教学的文化研究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后半期,教学的文化研究才相继出现。纵观20余年来国内对教学的文化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关于传统文化与教学现代化的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政治领域迎来了思想解放,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原则,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理论问题进行重新探讨,纠正了过去“左倾”思想的干扰,使教育教学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1985年5月27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指导思想后,我国掀起了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高潮。这次改革纠正了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使知识、智力、能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我国的教学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而此时,我国的学术领域正涌动着探讨文化的热潮。于是,关于教学的文化问题渐渐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阈。在此阶段,关于教学论领域的探讨与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学与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和教学现代化问题,具体涉及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理倾向性对教学的制约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