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性教学主体参与的结构

作 者:
王升 

作者简介:
王升 北京师大教育系博士生

原文出处:
《江西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主体参与的行为维度结构分析

      主体参与的行为维度结构包括主体参与的目的维、手段维、现实维和规范维,这是对主体参与结构的一种坐标性、内隐性刻划。坐标性含有为学生的主体参与定位的意思,但由于主体参与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其坐标性定位也是一个发展的轨迹,绝对不是固定的点。内隐性指以上因子都是隐含在主体参与的行为之中的。

      主体参与的目的维,即通过主体参与达到什么目的。主体参与目的是对主体参与的定向,是对主体参与行为进行适时调整的基本依据。没有目的的参与就不是主体性的参与,主体性的参与必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确定明确的目的是主体参与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在主体参与开始前师生都应明确主体参与所要达到的目的,盲目的参与无法实现参与的效果。主体性较强的学生必然会对自己行为的目的作出规划。

      主体参与的手段维,即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主体参与的目的。采用何种手段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这是我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手段的运用要合目的、合情境,要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益处。为了手段而手段,则手段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这里以教学媒体为例进行说明。有研究认为,电影之类的热媒介要求主体的参与程度低;电话之类的冷媒介要求主体的参与程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这是因为热媒介的“高清晰度”,高度直观把什么都显示得一露无遗,没有给主体留下任何思考的余地。而冷媒介由于它提供信息的有限性、模糊性,给主体留下填补空白的余地。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由于现代教学媒体大多是热媒体,其直观性、清晰性剥夺了学生许多思考的权利。这种手段大大简化了学生理解过程,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离不开理解、参与,现代教学手段减少了他们理解与参与的机会,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发展的机会。

      现实维,即主体参与赖以生长的条件因素与环境因素。学生应当学会较好地利用现实维。教师与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学环境和课程内容的现状等都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实现因子。

      学生的主体参与不能不受到这些现实因素的影响,但要学会较好地利用现实的条件使之服务于自己的主体参与,要变不利的条件为有利的因素。北京某县一所中学的一名教师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结果所带学生在全县统考中名列第一。人们分析其原因是,这位教师没有教学参考书。由于没有教参,许多问题没有预先规定的答案,他本人因为水平所限,对许多问题把握不准,于是就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学生对问题争论不休,他自己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正是在这种开放性的讨论中培养了他的学生的许多能力,这些能力自然也就反映到了学生的考试当中。第二年,他有了教参,他根据教参的注解,给学生传授的是定论性的东西,学生们失去了许多主体参与的机会,结果他的学生的成绩也就“泯然众人矣”。这个教师第一年没有教参,但是他通过学生主体参与的研讨竟然把不利的因素变成了有利的因素;第二年有了教参,却束缚了他的手脚,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这个例子值得我们深思。

      规范维,即主体参与所应遵循的“游戏规则”。规范和主体性是并不矛盾的。任何行为不可能不受到一定的规范的制约、控制,教育、教学行为更应当有一定的规范,这是其教育性的要求。主体参与作为教学中的学生的行为,也要遵守一定的规范,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中,角色的及时转换就应当是个规则,否则,主体参与就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我们所提倡的是在一定的规范之下的学生的自由积极的参与。

      二、主体参与的静态结构分析

      从静态角度看,主体参与由参与主体、参与形式、参与手段和参与内容构成。这是对主体参与结构的一种静态刻划。

      参与主体既是参与的执行者,又是参与结果直接的受益者,这是主体参与结构的中心。教学中的参与主体指教师与学生。教师的参与是为了学生的参与,所以教师的参与是手段,而学生的参与是目的。如何处理教师的主体参与与学生主体参与的关系,这是发展性教学应该冷静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教学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的参与成了学生不能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它是建立在这样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的,即教师的主体参与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持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恨不能将自己分成两个人,将一节课变成两节课以便把自己知道的知识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有一位老教师很动情地说:“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少,实在是对不起学生啊!”这位教师的敬业精神的确令人感动,但他的观点显然属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论的一个共识,不让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能否最终实现学生在不教的情况下的主体参与?这实在令人担心!在发展性教学的理念下,我们认为,教师的主体参与的最佳程度是用最少的语言点燃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当学生的主体参与畅通时,教师宁可闲着也不应该干扰学生主体参与的进行。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参与达到最大程度的教师的主体参与是最好的教的参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发展性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学生作为教学中主人的权利之所在。

      参与形式是选择什么形式完成参与的过程。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形式主要为:听讲式、全班讨论式、小组合作学习、演示——操作式、阅读式等。这些参与形式都能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主要以视听为主,而发展性教学学生的主体参与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何选择主体参与的方式,一个唯一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与内容指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到的知识,要掌握的能力及其一些具体活动,其实就是现在所理解的课程。在主体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课程的重要性。任何教育改革、实验如果最终不能改变课程,其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国传统的课程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课程的操作性本质是教材活化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什么样的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如何组织活化的过程才会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发展性教学所需要的教材不单是对知识结果的呈现,而是知识生成过程的呈现,这一过程应该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逻辑相符合。我们所倡导的组织教材的活化的过程不是追求理解、参与过程的易化,而是设置学生理解与参与的“最近发展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