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重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晓霞(1961-),女,四川富顺人,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教育、管理。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原文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在学科体系上日臻成熟,研究成果显著。然而,教育管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亟待解决。本人在认真回顾我国教育管理发展历程和充分总结我国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教育管理学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教育管理学应研究的十大重点问题。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1)02-0012-05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教育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教育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尽管如此,教育管理学与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仍有不少需要研究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理应成为我们今后努力探索的重点。

      一、发展回顾

      教育管理学作为一种学科,在世界上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在我国更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管理就有了积极探索的思想,《学记》等书中就不乏记载。只不过那时的教育管理思想多半属于经验式的描述,尚不系统和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今,我国的教育管理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著地位和丰硕成果,自然与其过去的延伸、本身的进步和迅猛的发展分不开。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就正式将管理科学的名词引入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之后,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要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问题;党的十三大则明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技术落后,管理落后,靠消耗大量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邓小平同志更是多次地谈到管理问题,他指出:“……现代化的管理是从现代技术产生的,如果管理跟不上,管理将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以上这些关于管理方面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为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相继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研究会,各地方也纷纷成立了教育管理研究分会,这期间全国还出版了众多的教育管理学方面的著作。另外,教育管理学方面的研究论文更是犹如万家灯火,层出不穷。随着中国教育管理学科研究步伐的加快,我国陆续又有了教育管理类的硕士点、博士点和类似于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的MED教育。至此,教育管理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教育管理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具体地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教育管理学科地位由从属到相对独立。回溯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年以前,我国的教育管理学几乎毫无例外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学计划制订和教材编写曾始于旧中国。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育管理学在研究结构和体系上,难于找到其有效独立的成分。其中,不是模仿国外模式(从早些年的英国、日本模式到后来的苏联模式),就是将其纳入《教育学》范畴,作为《教育学》一个章节的内容作简单处理。再有就是,教育管理学科本身的过于单薄、研究体系的尚不完整和人们重视程度的不够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加之,教育管理学当中的一些理论甚至于是一些基本概念,仍然处于没有明确的界定阶段。因此,教育管理学科自身的从属地位决定了其学科的不独立性。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教育管理学终于得以扬眉吐气,荣升为一门独立学科,标志着其独特的研究体系、框架结构和探索范围基本形成。教育管理学的这一转变,本身还揭示了一个重要意义,即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科从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随着教育管理学科的飞速发展,日益显示出了与其它学科相区别的专门化特征,越发体现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几十年的研究和探索已证明,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科在体系上已接近成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基础、研究领域和方法论。正如前面所言,其研究成果的丰富程度和发展前景的乐观程度,乃是过去任何时候都无法相比的。

      2、教育管理教育由发展迟缓到发展迅速。我国的教育管理教育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速度缓慢是众所周知的。今天,她的发展速度之迅猛也是前所未有的。以中小学校长培训来说,我们走了近十年的培训路子,经过不断的摸索,已由过去较为单一的突击式的、短期性的和收效甚微的培训模式演变为今天的校长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和研修班性质的一体化的现代培训模式。再以师范类大学本科教育来说,教育管理学毫无疑问是教育专业类学生的一门重头课程。教育管理学至今虽然未能成为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但是未来的趋势告诉我们,在将来的某一天,她未必就不能成为师范大学的公共必修课程。至于教育管理类的研究生教育,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并且这些人才目前都在不同的教育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管理改革的实践由不彻底到较为彻底。实践的要求往往比理论的突破更为迫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在客观上对教育管理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管理面临着许多全新的课题。以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改革为例:早些时候,让我们记忆犹新的事情是,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搞“三制改革”,但是搞来搞去,都以不太彻底而告终。原因是,在从前我们只是把“三制改革”作为一种新的政策和精神推出,对于将来会发生什么事,会出现什么问题和矛盾,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难度有多大、条件有多少等等方面,是很少进行研究的,或者说,显得很缺少办法和思路。因而,尽管当初的改革设想是好的,力图给校长们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但是由于缺少配套的改革措施和方案,导致许多矛盾最后都集中在校长头上,其结果自然造成一些焦点问题的无法解决,以至于走了不少过场,甚至于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件。归结起来,实际上就是一个教育管理的实践问题,即教育管理对实践研究的不彻底,导致其实践缺乏应有的实效性。然而,改革开放20年的教育实践毕竟是教育管理学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拿北京市教育口的人事制度改革来说,由于人们始终站在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尽可能都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其改革方案设计的周密性和决策的前卫性,让人们感觉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同样,上海市在最近几年尝试并带来极大成功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不仅让校长们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权力,而且还使得校长们可以毫无任何后顾之忧并甩开膀子大干一番教育事业了。可见,正是由于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的这种由不彻底到相对彻底的转变,才有了我们今天教育管理实践的巨大成功,大大推动了教育管理学科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