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

作 者:

作者简介:
邱伟光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上海,200062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新世纪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再次强调“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并将它作为跨入新世纪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重要任务,在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应以德育为核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着眼于提高育人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

      学校一切工作是为了育人,而育人的重点是育魂,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应如何定位、如何发挥育人的效应,这是一个值得德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德育的地位与作用涉及到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人才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历来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和党与政府的重视,党的三代领导人对这一问题都曾有过重要的论述。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学生负担过重影响健康的现象,向全国学生发出“三好”的号召,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57年针对学校出现减弱思想政治工作的偏向,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在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引导下,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学校讲德育、社会讲公德、升学讲操行,学生的成绩册上有专栏的操行评语,应该说,教育方针规定的培养目标是基本落实的。后来,由于十年教育的断层,导致人才严重缺乏,而国家又急需大批人才,应试教育便盛行起来。学校重点培养尖子学生,强调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操行评语也是千人一面,流于形式,使德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从而形成“学校德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无法到位的现象。针对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片面倾向,邓小平同志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提出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仍然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5年,邓小平同志结合改革开放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求,要求学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四有”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全面要求,是确立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为现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提供了具体标准。

      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就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在这里,江泽民同志以“最重要”、“灵魂”、“更要重视”这些份量很重的措词表明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和核心作用。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对德育地位与作用的论述,继承、丰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们党在领导教育事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理论,是指导学校教育改革与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同时又是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因而,在德育工作中要弘扬中华民族之魂,让学生懂得爱国是做人的基本理念,而爱国的具体表现就是维护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安全,对民族、对祖国的高度负责,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下,做人应该讲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坚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以充分体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本质属性。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做人的根本、素质教育的灵魂,构成我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感召力是实实在在的,它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注入新的核心内容,能为广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成为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确立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就是要在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即抓住素质教育的灵魂,发挥德育对人才培养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德育的核心就是灵魂,它必然成为衡量学校素质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志。

      二、把德、智、体、美等诸育融于一体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深刻内涵,同时,素质教育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正常发挥,使学生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的正常发展。素质教育要注重融会贯通,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融化到德智体美各个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也就是说,各级各类的教育都有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所有学校都有责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努力使各方面教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之间也要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整体推进,不断为学生创建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是紧密联系的,要渗透在诸育的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德育与诸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德育的渗透要有针对性,从各门学科的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内容和要求自然和谐地融于学科的教学之中,而不是脱离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另搞一套。具体而言,德育主渠道的“两课”要不同于专业课的德育渗透,而专业课的德育渗透又不同于音、美、体等各门学科的渗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