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26日,《教育研究》编委会会议暨跨世纪教育科学发展与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委员张健同志主持。《教育研究》杂志社主编高宝立同志向编委会汇报了2000年杂志社工作情况及2001年编辑工作计划(要点)。编委们对杂志社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今后进一步改进编辑工作,提高刊物质量进行了研究。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大家相信,《教育研究》将会以新的姿态为新世纪教育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创新之路。根据这一精神,与会专家展望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深切地感到,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指针。世纪之交,我们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千载难逢的时机,教育科学工作者要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把教育科学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认真思考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深层影响 与会专家指出,就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或者说信息化的程度决定着现代化的程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要面向信息化。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正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计算机辅助教育正在走向普及,网络学校正成为教育的一个新途径。这无疑对现行教育的优化和教育生产力的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教育科研要关注教育信息化进程,当前,亟需理性地思考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已经带来或将要带来的深层影响。如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上讲,它对教育的作用只是一种现行教育的辅助手段还是一种基础手段?目前看来恐怕是两者兼而有之,只是我们做的多是前者的工作,即根据现行教育的需要来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或者说着力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教育的能量放大;对于后者,我们的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即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来设计我们的教育,或者说如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来实现教育的创新,具体说来,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来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学内容,探讨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体制、教育功能的创新等问题,还需着力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看起来是手段的变革,实际上冲击到一些教育基本理论问题。我们以前多注重引进和进行技术层面的设计,以后要注重从教育教学理论层面进行相关的研究。 有的专家强调,教育是培养人的,在任何技术条件下都不能忽视人的作用,教育不仅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要培养驾驭高新技术的人,培养未来网络社会的主体。所以教育在提升人们的信息观念和自我调控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也有专家指出,对扑面而来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我们要作冷静的思考,肯定新事物的先进性,同时也不能丢掉传统中好的东西,要认真思考两者的取舍,还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来统筹规划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我国的教育体系,这些都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课题。 二、积极探索面向世界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之路 进入21世纪,教育面向世界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应对WTO的挑战, 与会专家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过去教育面向的主要是国内的市场,即在国内范围考虑教育对市场的适应,教育的发展依托的是国内的经济基础,对学校教育形成的压力也主要是国内学校之间的竞争。但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教育将面对的是世界范围的大市场, 像许多行业一样,教育将遭遇世界范围的残酷竞争。在这种环境下,我国多年形成的教育的稳定结构将被打破,不用说一般学校,许多重点学校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将更加开放, 教育领域的国际“抢滩”不会亚于金融领域,教育如果没有良好的运行机制,缺乏足够的竞争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理论和策略上的准备。 我们不仅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要在国际大背景下筹划我们的教育,对我国教育进行整体的提升。最有力的防守不是排斥,而是融合,我们要加强国际交流,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广泛吸收国外教育资源,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面向世界的教育,不仅有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还关涉到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会专家强调,我们要考虑加入WTO 后我国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特别是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对教育的要求。为此,教育质量宏观管理监控的有效机制,人才培养的模式,吸引、用好人才的机制、政策环境等,也是我们亟待研究的科研课题。 也有专家强调,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但不能有悲观情绪,21世纪中国教育要自信地走向世界。目前我们在科学技术特别是高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但在教育包括教育研究的一些方面不一定落后。如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不少强项,有很多优秀的东西需要挖掘并在世界范围发扬。我国在教育的宏观研究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可以把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力量组织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进行研究。加入WTO后,我们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同时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克服惰性的牵动力,紧迫感可以焕发精神、调动潜能。我们要考虑的不仅是防守,维护我国教育的生存问题,还要满怀信心地走向国际市场去发展,在输出教育的过程中展示民族的智慧,显示国家的威力。在教育研究领域要增强国际化意识,关注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在研究规范上向国际化标准靠拢,在研究水平上向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