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

作 者:

作者简介:
霍益萍 张人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原文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称主题研究、项目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2000年1月,上海地区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拟订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稿)》,已经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与学工学农学军、劳动技术以及社区服务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实践”课程,列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据调查,今年9月,国内有10个省市的普通高中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从笔者接触到的情况看,课程改革实验省市学校的校长、教师基本上还不了解这门课程,更不知怎样实施。笔者从1998年起陆续在一些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想谈一下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问题的初步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根据上述定义,我们觉得研究性学习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问题(或专题、课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校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在学科教学中,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在某一个学科领域,这些知识的排列是纵向的、线形的,相互之间完全靠逻辑关系加以联系;而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二)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或专题、课题)多来自学生的生活和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研究性学习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

      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的努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他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负有主要的责任。学生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赋予了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学生承担实现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学生感到肩负一种责任时,他的主观积极性便可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

      (四)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与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可量化、可操作性的预期结果目标不同,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他们最后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不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诸如设计课题、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知道除了教材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等。能够让学生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总之,与现有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模式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定位

      (一)“研究”在高中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谈到“研究”,人们就会想起大学、研究所,但是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研究”与大学、研究所的研究活动有很大的不同。

      在大学和研究所,“研究”是这些高层次机构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了承担科学研究的任务。但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研究”所起的作用却不是这样。高中属于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一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在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并不意味着大学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职责将下移到普通高中。高中不可能,也不应该承担这样的任务。在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研究”不是目的,只是完成高中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有其他比研究性学习更好的方式,自然也可以不用“研究”,而用其他手段和方法。如果过分地强调“研究”,把手段视为目的,那将不符合高中的培养目标,甚至本末倒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