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发展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至立 教育部部长 北京 100816

原文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1世纪初叶,我国将在“九五”辉煌成就的新起点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着眼于十五大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强调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要适度超前发展。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改革和创新之路。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对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绘就了宏伟蓝图。

      一、新世纪初叶教育事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战略方针、将教育放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90年代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决策,进一步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

      “九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辉煌: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艰巨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教育史上历史性的跨越;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熟练劳动者和技术人才;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到2000年,在学人数达到110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从1995年的7.2%提高到11%左右;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布局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部门办学、条块分割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扭转;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招生考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展开;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师待遇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法制建设成就显著;胜利实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本世纪各项奋斗目标。

      但是,面向新的世纪,我国教育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类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方式。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等新的经济发展形态正在迅速崛起。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取得战略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的含量。这些新的发展动向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知识和人才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教育作为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正在日益实现,劳动者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对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未来的投资,就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投资。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重新审视教育在本国本地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纷纷进行跨世纪的新一轮改革,把振兴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素质差距十分显著,迫切需要加快教育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国家人力资源的状况,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1995年,世界各国平均大中小学的入学率分别是22%、66%和87%。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在全面普及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大学毛入学率高达46.9%,人口预期受教育年限平均为14年,大学学历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接近20%(一些欧美国家超过30%)。而同一时期,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为8年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3年,只是略高于低收入水平国家的平均水平。1999年,我国从业人员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比例为70%左右,文盲率仍然高达10%左右,尤其是大专以上的比例不到4%,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些都直接制约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难以适应增强综合国力的要求。

      ——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争夺日益激烈,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的争夺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加剧。据有关资料表明,欧洲在2000年缺少123万名信息技术人才,2001、2002年这个数字将增加至156万和173万。美国称,2000年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和技术人员缺少45万人;而信息技术人才更为缺乏,将有100万个新岗位需要具有软件技能的人才。面对这一现实,发达国家纷纷利用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各种综合优势吸引人才,鼓励本国大学吸收外国留学生,对急需的专业人才实行开放的吸引政策,为其提供优厚的工作条件。1995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五国就接受了100万名留学生,其中相当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这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增添了竞争的巨大压力。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五”计划是我们进入21世纪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伟大开端。“十五”期间,发展是主题,结构调整是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是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根本出发点。这一切都对劳动者的素质以及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使得我国所有制结构、分配格局、就业方式等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将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在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上参与国际竞争。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的发展模式、人才培养结构、运行机制必须加快改革和调整的步伐,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