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我国对全球化的系统研究从80年代开始,90年代以来,学术界有关全球化的研究达到了高潮,各种观点陆续产生,它们从各种视角对全球化的含义、特征、内容、后果及对策等作了系统的论述,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全球化理论。 对于全球化的含义,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但大多数认为,全球化是建立在资本、生产、通讯、技术的一体化之上的,它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其主要标志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同时,随着经济生活的一体化,各国的政治和文化或迟或早也会出现同质化的趋势。所以,全球化既有经济的内涵,又有政治的文化的内涵。它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对于这一点,国内学者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分歧。现在对于全球化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一个焦点问题:全球化会对世界,尤其是对中国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去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观点。 一、张开怀抱,拥抱全球化 在许多学者看来,全球化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全球化正在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时时变化,影响到每个人生活的进程。只要一个国家要与别的国家交往,它就必然会被纳入到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当然也不例外。“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实现了世界资源的最优配置。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到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的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发展在目前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可以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了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全球化的概念描述的是一种使世界经济接近于完全的市场这一理论上的理想的发展。这种发展所带来的值得向往的结果是,效率提高,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全球化是一场革命,它使企业家能够利用世界任何地方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和劳动力在他希望的任何地方进行生产,然后把产品销往任何有需求的地方。全球化意味着许多好处:人们能享用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新颖而便宜的商品和服务;控制经济信息的、受过高度训练的工作人员能得到王公俸禄般的薪水;特别是贫穷国家成千上万的工人有机会过上体面的生活。”〔1〕 基于以上认识,有学者指出,“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2〕“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赶超发达国家的唯一所能选择的必由之路。”〔3〕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东亚发展中国家受益最大。至于“发展中国家中最穷国家的这种处境,不是由于他们参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造成的,而恰恰是由于这些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的改造,使这些国家无法利用经济全球化合作所带来的机遇造成的。”〔4〕大多数东亚国家和地区成了小龙,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举世瞩目,恰恰是它们都进行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积极参与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制定了参与这一进程的正确战略。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受益最大。不仅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发展中国家得益更多,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领先全球就是证明。”〔5〕所以,中国一定要抓住全球化的大好机遇,积极、自信地拥抱全球化。 前面已经提到,全球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在内的历史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进而影响到世界范围的政治生活和文化价值。所以,在关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许多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政治、文化等非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问题。 政治全球化表现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程度的各国之间在政治观念、价值乃至制度层面上认识的趋同倾向,也就是将以自由、平等、人权充分实现的民主制度普遍化。有学者认为,“就政治意义而言,全球化在政治上可以说是民主化的同一词。最新一波的政治全球化是自1989年冲破柏林墙、冷战的结束和铁幕的消失开始的。全球化的有形动力是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无形动力是价值的一体化,民主政治与全球价值的一体化。”〔6〕“可以预料,世界将进入一个民主主导下的和平时代。”〔7〕 一些法律研究者对法律全球化的问题也进行探讨。他们认为,“经济一体化和非国家化不单纯是经济的,它必然以国家的政策与法律的变革为先导,同时又推动了国家的政策与法律的变革。”〔8〕“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全球化概念的援引,向人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例如,世界经济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抵触,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主权与全球化的关系,法律多元主义、国家作为立法者和法律渊源的地位等政治法律问题。”〔9〕有些法学家进一步指出,要实现法律全球化就应树立全球人的法律意识,把立法的着眼点放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上。所以要求改革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淡化国家意识,倡导立法的非国家化。 文化全球化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当下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引导下,西方的流行音乐,时髦服装,畅销书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纷纷登陆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在一些学者看来,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所以,他们倡导建立一种超越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也就是所谓的“全球文化”。有学者是这样论述文化全球化的:“我所说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全球化了,正是意味着形成了一种‘地球文化’。人的社会化过程总是在某种文化环境中完成的,今天,人们赖以成长的文化环境已经超出了民族的和国家的界限。一个地球人从他诞生的那天起,他就处在来自全球的文化信息的包围之中,在享受着同时也接受着属于整个地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使得他首先成为一个地球人,然后才是中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巴西人等等。”〔10〕“现在谈论超越意识形态、超越社会制度的人类共同文化和价值观,本身就承认了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存在,然后再去超越它。全球化的发展在告诉甚或是警告人们,没有了地球,这个星球上的一切都会归于毁灭。为了整个地球的生存和发展,所有的地球人都必须接受和创造某种共同的价值观、正义观。”〔11〕以上学者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视角对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全球化如同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或者太平洋上的风暴,国家、组织和个体的人都不得不对它作出反应。”〔12〕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它无情而有利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它为中国提升综合国力和加速改革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必须面对全球化,接受全球化,积极投身全球化,因为这是中国发展自己,赶超发达国家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