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008(2000)02-0001-06 享有盛誉的山西省重点中学——运城康杰中学,要举行五十五周年校庆,这是以其前身太岳区晋南中学的创建来计算的。为此,学校友人要我为校庆拟出的校友文章专辑写篇谈写作经验的文章。回首数十年从事文化、记者、编辑工作的经历,我只是业余有些文学、学术写作,从来未曾成为专业作家之类的人物,成果虽有一点,并不能全合自己和师友的期望,谈不上像样的经验;何况工作中也有失误,值得写吗?学校友人又劝说,可以写写体会,以供校友间交流,对现在在校同学也有好处。如此想来,倒不能说写作中连点体会也没有。考虑到我有点自觉练笔意识的写作活动是从晋南中学开始的,又由于近年来注意于美学与俗文学、风俗文化及取名学问关系的研讨,这些研讨都与康中所处河东地区风土文化的启发有关;再说,写这些文字时的一个重要思路,还与“晋南中学”或“康杰中学”命名所系河东风土文化一些重要史实和人物有关。于是,就打算选择“风土与文思”,或者更具体点说“河东风土与文思培育”这个视角来说点自己写作的体会。这也许和近些年教育界有的人士倡导多向青少年介绍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包括注意介绍当地风土文化优良传统的好意能够相通。至于涉及我由此启发而写出的某些文字有多少分量,那要靠方家去评议了。 这里,我把此项体会分为四点,凑成韵语,总述于下,然后分别做些说明: 古今雅俗唐晋韵,广狭浅深酌精神; 美品转多因人彰,名随实流浪花新。 一 先说“古今雅俗唐晋韵”。 这里先拈出“唐晋韵”来,因为晋南中学命名标明所处地域风土文化环境,正是古代的唐尧时代和春秋时期晋国所辖的中心地区。晋南,也就是通称的狭义上的河东地区,河东地区的广义还指全晋,在唐代,晋南曾设河中府,指此为黄河中部的要地。后来以晋南地区著名革命烈士嘉康杰的己名二字为这一学校改名,则显示了在过去风土文化基地上增加了革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象征着在新中国人们心目中,风土文化有了新的内容。了解河东风土文化,不仅要重视古代、近代的优良传统,还要重视现代、当代革命与建设发展给风土文化带来的新特点。唐晋风土之韵这种延续和发展,对于自觉领悟其特征的人们,应该也可以有助于激发新的文思。 但是,对风土文化这种流变及对文思关系的认识,并不是轻易可以提高的,要经过以生活和写作体悟相互促进的过程。我自己的写作经历也表明了这一点。这在与风土文化关联更为密切又更为形象化的文学现象认识和领悟上显得更为突出些。 关于风土,人们过去常常偏重于从狭义的风俗事象的意义上去了解。其实从广义上看,风土应该指与一定地域民众生活密切联系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有价值的、珍贵而优良的东西,将长期发挥有益的影响。记得在上高小的时候,有位李慎德老师在历史课上特别着重地讲解了河东地区的唐风是珍贵的传统。他是从唐尧建都晋南和在古曲沃建晋国等史实讲起的,由此所讲的风土知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这给我以强烈的撼动,但我当时并不能从文学意义上具体、深入地领悟唐风晋韵。后来研读了《诗经》“唐风”中的《采苓》、《扬之水》、《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等篇以及历代河东名家与风土有关的作品,又读了人们整理的革命民歌和新出现的文学名作,唐风在我的心目中更生动了。我从这些与风土密切联系的作品身上看到了风土文化的实证。但是,对这种文学形态实证做进一步的观察,又会发现文学作品不但分古今,还有雅俗之分,其间存在着相互比较和转化的情形。它们用不同的方式体现民众心声,但又在同为特定风土组成部分的意义上可以相通。这里有深层的文艺审美道理存在。我发现要认识与弘扬民族文化中珍贵的东西,离不开对风土文化中珍贵东西的领略。因为风土文化与民族文化是特殊性与普遍性、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风土文化既是一种进行更广泛的比较参照的基底,又是燃亮其他文化材料的引煤。在文学和美学的研究中,凡是我的思路获得新的进展的情况,几乎都为此做着印证。 在1977年初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俗文学概论》一书中,有我撰写的专章,题为《中国俗文学审美理论批评史略》。此文被学界友人评为对中国俗文学这方面发展脉络做了前人“未曾触及”的梳理,“很有新意”,很为“难得”。从我为文思路的激发和展开来说,却正是得益于以河东风土文化有关雅俗文学及其理性认识发展状况做为与其他地方同类文化状况进行比较参照为脉络的。比如,我曾考虑到先秦河东地区唐风、魏风和其他地方民歌创作思路的比较,北方雅颂诗歌与南方楚地吸收与改造民间歌舞词形成楚辞的比较,北朝在河东玉壁城唱出的《敕勒川》等歌词创作心态与南方《大子夜歌》作歌主张的比较,唐代传奇、变文中流露的创作主张与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关于向风土文化中寓言、谐谑文和《竹枝词》、《杨柳枝》等吸取营养的论点的比较,金代河东戏曲家关于歌唱的论点与南戏作家对通俗与风化关系论点的比较,元曲河东作家群与其他地区作家创作风尚的比较等。这些比较使得所梳理的俗文学审美理论批评发展面貌,具有一定的立体实感,也具有更多的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