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天宝 华中师大教育系

原文出处:
教学与管理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编者按:本刊曾数次刊登有关国外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受到许许多多热心读者的赞许,为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本期特发此文,以飨读者。该文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美国和前苏联的诸多课堂教改为实例,说明了当今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总趋势是确立“学生为主体”。相信此文会引发广大教学工作者进一步对我国的教学改革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综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教学过程由知识的掌握、传授向知识的运用与发现过渡。揭示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对于推动我国的教学改革不乏借鉴意义和启迪。

      一、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激励学生自主、独立地学

      习,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

      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教师无疑应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模式观。殊不知,这种观念恰恰颠倒了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关系,其结果便是使我们强调、研究的重心偏移到了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上,而忽视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教师之所以进入教学过程,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为了“学”能够最终摆脱教师的“教”,走向独立地、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

      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意味着知识在不断地变革,实践已迫使人们在观念上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作出反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认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世界各国的教育家和教育实践工作者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学生应是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中心,教学中的任何活动、教师所作的任何努力,根本上是为了使学生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这样,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模式观悄悄诞生,这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学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努力使学生获得摄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使之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在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教学实践。美国在8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如“发现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方法”、“合同教学法”、“能力本位教学法”、“基地经验教学法”等,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竭力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强调“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以“合同教学法”为例,这是一种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认识之上的,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制订一份书面协议(“学习合同”),规定学生在合同所给定的期限内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及成绩评定的方法等内容。其步骤是:先由教师以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向学生讲授某门课程的基本框架、原理,称作“核心知识”传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再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学习。最后在学习期满前,又集中在一起,同学之间相互汇报、提问、讨论,教师给每位同学作出总结评估,合同也就圆满结束。当然,有的合同并不通过班集体授课形式,而只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之间进行。在前苏联,最有代表性的是“问题教学法”,它通过让学生从事类似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学习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掌握学习知识与发现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破除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既不排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课堂教学的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上述诸种对传统师生关系模式的改革,并不是要贬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促使教师的职能由原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其作用仅仅是在量上的减弱,但在质上要求却更高了。

      二、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发现

      知识的能力。

      学校教育从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而走向专门化,无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可是,课堂教学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个严重缺陷——把自身隔离在与社会绝缘的深院高墙之中,封闭在狭窄的课堂活动之内,限制在单纯的知识掌握职能之上。因而,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扩大到学生的自学活动、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从以知识的传授和掌握为重心的教学职能扩大到一定的知识运用与发现功能之上,已成为国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另一趋势。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说自然是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式继承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然而,继承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学生还必须具有探索与发展人类未知领域的能力。所以,当前世界各国的教学改革都日益认识到把发现和创造的因素引入课堂的重要意义,不仅使学生掌握摄取知识的方法,还注重使他们具备科学创造的精神修养;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研究”。在促进学生由知识接受者积极过渡到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方面,美国的做法是强调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不是结果。“科学研究方法”、“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课程在美国学校广为开设,并建有“学生科研俱乐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前苏联则十分强调把课堂教学过程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把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发现知识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见习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

      当然,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扩大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意味着贬低学生在课堂中从事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学作为人类一般社会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无可置疑的,扩大课堂教学过程,只是以辅导的形式使学生更有效地从知识的接受者过渡为知识的运用者、发现者和创造者。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

      个别化”、“个性化”。

      学校教育由“个别化”授课制发展到班级授课制,在人类教育史上曾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今日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和个性品质方面的丰富发展和千差万别,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进入课堂,班级授课制这种集中性的教学形式的弱点已渐趋显露,国外的课堂教学正在积极探索用“个性化”或“个别化”的教学替代或部分替代集中性教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