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的社会经济格局与教育发展的思考

作者简介:
刘柏涛 王胄 李凤祥 钟鹏明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开发苏州城东工业园区的序幕拉开,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城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新区)的启动运行,苏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已形成了以古城为主体,园区、新区为两翼,“一体两翼”同步开发的崭新格局,苏州的未来,必将为世人瞩目。与此同时,苏州的教育也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苏州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如何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形势,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更好地为苏州培养出大批素质较高、适应多层次需要的、合格的综合型和开放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亟需要考与研究的问题。我们思考的出发点是:

      (1)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从苏州的实际出发,本着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精神,探讨在城区、园区、新区三位一体同步开发的背景下苏州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改革措施;探讨与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为苏州市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2)以“一体两翼”为格局、以外向型经济为目标的苏州市,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就必然要置身于国际教育竞争,这是一个客观趋势。

      (3)本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精神,苏州教育责无旁贷地要为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要为园区、新区的建设发展服务。苏州教育应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提供一大批外语水平高、具有世界意识、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科技人才和劳动者。

      (4)以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鉴。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教育与经济结合的层面越紧密、越全面、越高,则经济发展就越快,赶超先进国家的时间就可能缩短。这给腾飞中的苏州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苏州要赶上“四小龙”是可能的,关键还在于紧紧抓住“一体两翼”同步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古城区现有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环境和教育和自身优势,在更高水平上更全面地发挥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要切实树对立更强的现代教育观念,要有大苏州教育意识和长期发展教育的战略意识,不局限于本世纪末的近期考虑。

      根据上述的背景和出发点,我们试图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四小龙”的教育经验,参照国内深圳、珠海、汕头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上海浦东开发区的教育经验,结合苏州市教育发展的现状,作如下的思考。

      思考之一:必须转变观念,确立“科教兴市”的战略,全市上下形成共识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第一位就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首先,苏州作为我国较发达的经济地区之一,到本世纪末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自然资源、能源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的出路在于依靠教育,充分培育人才,利用人才资源,不断推进科技进步。随着苏州“一体两翼”的同步开发,苏州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转换更新,必然要求我们自觉地调整教育在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教育为苏州的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功能,使苏州社会和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其次确立“科教兴市”的战略,并使全市上下形成一种共识,认真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切切实实地把教育摆到社会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再次,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要通过政府行为,保证经费在财政预算内的合理比例,使教育经费的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并逐步做到有所超前。要坚持执行两个增长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完善现有的经费筹措渠道。

      思考之二:苏州教育应具有五大特性

      1.方向性 必须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坚持教育为地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把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综合型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领导体制、方针政策、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立法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方向性,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实施。

      2.超前性 教育发展应先于经济发展,教育投资增长应超过经济增长。教育适度的超前对苏州来说是完全可能的。教育的“三个面向”就包含着适度超前的重要内容。苏州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提前三年实现高标准的扫盲,前不久,苏州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开始启动,苏州市政府确定创办200所现代化窗口示范学校,事实上苏州教育已经迈开了适度超前的第一步、第二步,问题是要抓住“一体两翼”同步开发的机遇,加大、加快步伐。

      教育的特点之一是高效益滞后,特别是基础教育。因此,必须用超前的眼光来规划今天的教育。在教育体系、办学模式、人才规格和知识的起点上,既要考虑适应当前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苏州“一体两翼”同步开发的现状,又要参照国际经验,在培养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同时,少数专业尤其高等学校应始终瞄准科技开发的尖端,以保证进一步的开发需要。

      3.开放性 开放性,一是教育系统要面向社会。要增加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学校的教学过程、教育环境要与社会的联系不断加强,使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内容、尺度和价值观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相一致,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二是要面向世界。迄今单就苏州新区已有30多个跨国公司参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在100多个外商投资项目中,有80多个采用80年代国际先进技术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目前在开发区内,电子信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节能净化技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为此,不论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或是中小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要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培养其所需的人才服务。这不仅因为我们需要到国际市场去拼搏,还因为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已经使整个世界走向我们,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的人交往频繁,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现代化建设。

      4.适变性 苏州教育今后将面临一个丰富多变的环境。国家、集体、个人、跨国公司、外商等多种教育消费主体,为苏州教育提供了多种投资渠道。政治、经济、文化、苏州人的个性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多种需求。劳动密集型、适用技术密集型、现代高科技密集型并存的技术结构,对所需人才提出了多种需求。市场调节的多变决定了教育形式、专业结构和办学规模的多变。因此,苏州教育必须随着本地“一体两翼”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建立起功能完善、调节灵活的运行机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