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结构研究的思想方法

作 者:
王远 

作者简介:
王远 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

原文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学结构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一种思想方法,强调将教学研究的对象置于教学结构关系中,并运用各门科学中于教育有贡献的不同方法来进行分析研究。

      这个研究首先是要使研究课题成为一个有序的系列。教学研究的课题可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是对教学结构的三大要素,即教材、教师、学生之间教学联系的形式的研究。其二是对教学要素结构运动过程中呈现的多重教育本质属性的研究。其三是对要素多重教育本质属性在教学结构运动的临界状态进行研究。这种有序性还表现在研究的性质方面,第一层次的研究属于实证性研究,主要涉及教学现象;第二层研究具有理论和思辨的性质,涉及教学要素多重教育本质的研究;第三层次是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涉及教育多重本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等。

      教学只有在教材的质、教师的问、学生的思这三者的紧张关系中,鲜明生动的教学才有可能创造出来。在教学要素之间形成“教学目标——传授和认知操作——评价及反馈”等类似的联结形式,是教学结构研究的结果而不是其思想方法本身。研究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学科、要素及各种具体情景,决定该强化或削弱哪一种或几种联结形式。比如象布鲁姆研究教学目标,而顾泠沅则强化反馈形式那样,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刺激各要素进入“紧张”状态,同时使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更趋合理。

      笔者认为,刺激教学要素进入“紧张”状态,即释放要素在紧张状态积聚的能量和形成能量释放的条件的问题,是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也就是“教学冗余度”的问题。

      冗余度指“一定限度”的“没有用”和“多余”。在结构中,一定限度的没有用和多余可转化为要素能量释放的条件和场所。在定义域内,冗余度的大小是制约要素释放能量、并进而影响结构整体功能。比如:在混凝土结构中,松散(没有用)的黄沙由其粗细不同的标号所形成的不同间隙(冗余)度,为水泥的粘结、凝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不同的条件和场所,进而决定了该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度功能。在教学结构中,为了使已经处于“紧张”状态的要素所积聚的能量能够获得最为充分的释放,以取得教学结构的最大功能,同样必须形成或提供作为教学要素能量释放的条件场所。具体地讲,学生主体能量的释放是必须以教材、教师提供的教学冗余度为条件的。

      对教学冗余度进行实证研究,设计计算公式和建立数学规型,这不仅是对要素联结形式研究的需要,而且是进一步的深入,至少具有同等的研究价值。

      我们还需要对教学结构要素所具有的多重教育本质属性作些分析。要素所具有的多重教育本质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要素在教学结构运动中的自身异化倾向。而这种要素自身异化的程度,正是教学冗余度的根据。

      试分析教材:1.在孔子那个时代,教材并非教学的依据。夫子述而不作,大概是不屑于编写教材的,而学生的作业如《论语》的教学地位倒是很要紧的。2.近代资产阶级使教育面向大众,并利用分科研究自然、人文现象的成果汇编成教材。3.经济投入少而受教育者众,教材作为最经济的工具在教学中被日益推广和使用。4.通过对教学内容严格规定和个别列入诊断性测验来确保学习,教材是重认知而轻情意的趋向。5.当考试结果被当作人才选拔依据的时候,教材依仗教参和考纲提出了一种新的对教学的指导性方法,大大减少了教师对教学的自由选择,因材施教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成了因教材施教。6.据悉最近的课程教材改革要求能够反映情意教育的本质。

      试分析教师:1.教师是学科专业知识的载体,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教育的目的。2.教师作为人类文明传递的桥梁,其社会角色十分鲜明。3.教师同时又是一种社会职业,在物质利益和消费是决定性准则的社会中,教师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得不到合理补偿,加上被学生的惰性弄得晕头转向,因而满足于采用一些方便的解决办法,即让教材牵着鼻子走,异化为教书匠。

      试分析学生:1.从根本上讲,学生都有接受教育、发展自我主体意识的要求。2.社会经济文化和个体身心发展等种种原因,都会从正面或负面影响主体的意志和行为。3.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因长期被动地接受认知的任务和所处的被评价地位,使创造兴趣减少、自我实现的目标日趋遥远,现实的考虑是必须完成作业和应付考试。这样,就由学习的主体异化为学习的奴隶。当然,这种异化在各个个体之间的相对差异是很大的。

      通过分析可以认识到:无论是教材、教师或学生,作为教学结构运动中的要素,它们都兼而具有了教育的多重本质属性。只是社会学方面的本质于教材、学科教学论方面的本质与教师、心理学方面的本质于学生来说占据了比较主导的地位。这就是说,使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学生、使用学科教学论来研究和要求教师、使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教材,在本质上虽然有其合理性,但缺乏充分性,难免会有所失。而使用多种科学方法研究教学要素,则需要把握研究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把握研究的主次,只有将作为研究对象的该要素放到教学结构中去进行研究。

      最后,笔者拟对教学结构要素的多重教育本质属性之间的关系作点带假设性的推测分析:

      1.教学结构要素所共同具有的一项教育本质属性,是它们相互作用、联系并发挥结构功能的基本条件。比如:教材如具有重认知轻情意的教育属性,倘使教师也排斥教学情意活动,学生的学习情意活动在教学结构中必然受到抑制,情意教育的功能也必然无法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