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生长论”探新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高师函授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5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生长论”是杜威完整、系统的教育理论大厦的基石。杜威认为生长既是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教育的方法论,儿童通过生长过程,其个性化与社会化得到实现和统一。因此,客观公正地评价杜威的教育生长论,认识其本质,发掘其精髓,不仅能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于我们开展教育研究与实践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教育究竟应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儿童的个性化,还是应注重社会价值,实现儿童的社会化?这是长期困扰教育思想家们的一个重大教育基本问题。对此,杜威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杜威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离不开个人。他说,“我相信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因此,杜威将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主张教育既要培养儿童的个性,又要使儿童社会化。杜威指出,历史上以柏拉图主义者和十九世纪德国国家主义者为代表的社会效率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文化修养论,无视个人价值与个性发展,强调教育的价值在于把儿童塑造成具体的国民、公民;而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发展论,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顺应儿童的天性,以发展儿童善良的本性、个性,却排斥儿童的社会化。这两派的观点在育人观上割裂了儿童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关系,要么把儿童培养成为社会工具,要么把儿童培养成为不关心社会的极端个人主义者。

      杜威在反对把儿童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割裂开来的同时,也猛烈地抨击了与这种割裂相联系的教育方法论。外铄论强调从外部来陶冶儿童,认为儿童的心理是“白板”、“陶土”或“被动的容器”,把儿童当作被加工的材料,并按照成人的要求加以塑造;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育活动的中心是教师和教材,教育过程是教师告诉和学生被告诉的事件。杜威认为,外铄论抹煞了儿童潜在动力在发展中的地位,儿童的天性被忽视,被当作工具而不被当人看待,在这种方法论指导下的教育是不真实的、呆板的、残害心智的。与外铄论相反,内发论强调儿童的发展是天赋的潜在能力的展示,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与倾向,教育要尊重儿童的这种自然天性,引导儿童独立自主地塑造自我,促使个性的自我实现。杜威虽对卢梭的儿童自然生长原则给予很高的评价,但还是批评了内发论的不足:内发论要么把自发的原始的能力作为最终目标,要么把儿童人格抽象化,摒弃乃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使教育与社会环境相隔离,把教育弄成消极的、非社会的、反社会的。

      杜威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两种对立的育人观及教育方法论的基础上,为解决儿童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统一,他从教育过程入手,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论——教育生长论。

      2.杜威从教育的本质是儿童本能的生长出发,阐述了生长既是儿童个性化的形成过程,也是儿童社会化的获得过程。

      (一)生长是教育的本质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所谓生长,就是“朝着后来结果的行动的累积运动”;生长是有根据、有条件的,其首要条件是未成熟状态,“未成熟状态就是指一种积极的势力或能力——向前生长的力量”。也就是说,儿童在未受教育之前就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性情、冲动,它们是天赋的资源,是未投入的资本,儿童生动活泼的生长,依靠这些天赋资源的运用。儿童的本能和能力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点;所以杜威说,“唯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过对儿童能力的刺激而来的”。

      教育生长的状态怎样呢?杜威认为,“生长的理想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又说,“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作用,它就达到这个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有利于生长,区别经验有没有教育价值的标准之一是看经验有没有连续性,“连续性原则的意义是,每一种经验总有些地方取之于已往的经验,同时以某种方式改变以后经验的性质。”这表明,生长的过程是连续不断的,生长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生长,而且每种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到获得更多经验的条件。杜威坚决反对给生长强加一个外在目的,如果那样,经验只会按照某一特定方向生长而失去在更有意义的新方向继续生长的时机、刺激和机会。另一方面,“所有人的经验终究是社会性的;它必须包括相互的接触和交流”。也就是说,儿童经验的生长必须是在与社会环境,与社会上其他人的经验交互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杜威又提出经验的交互作用原则。这一原则也意味着,虽然经验的生长具有内在的、多样的、不固定的方向,但是通过对经验产生条件的调节,是可以引导儿童的生长围绕社会要求进行的。杜威指出,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作用这两个原则不是彼此分离的,它们相互制约,又积极的相互结合,提供了衡量经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标准。

      总之,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长的,教育上争取的一切措施都应有利于儿童经验的生长;所以,“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