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育”从实践中发生、发展,已走过十余年的历程。十余年来,我们对“愉快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发展。今天,当我们站在跨世纪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上,怀着从基础教育着手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历史责任感,来审视“愉快教育”现象时,我们认为,要从发展的角度,深刻剖析其特征,揭示并坚实其科学性,以冀认清实质,完善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 一、“愉快教育”基本特征之一 在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上,强调愉快发展一一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 如何正确认识和具体落实教育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及其改革的首要问题。诚然,我国的教育培养目标已在宏观上确定,并在理论上被逐步完善。但具体的学校教育实践往往偏离方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在日益严重地扭曲学校教育的根本使命。这一弊端会直接影响一个民族的素质,使之无法面对时代的挑战,因而为我国教改大潮所首当其冲。许多教改模式不仅致力于教育培养目标从异化中回归,更力求在回归中得到完善,纷纷朝着培养富有个性特色的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方向努力。 “愉快教育”在这一问题上,既与教改潮流相符,又有自己的特点。上海一师附小的办学宗旨是“让孩子们都有幸福的童年,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健壮的体魄,活泼的个性”。其他实施“愉快教育”的学校,虽在提法上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既强调素质全面发展(简称发展),又强调发展中的愉快、幸福。我们把其概括为一个特定的概念,即“愉快发展”。在这里,“愉快”和“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手段,同为目标,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确切地说,“愉快发展”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在发展中求愉快,二是在愉快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求愉快,即让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愉快。这一教育思想是对当前导致学生苦学、失去童年欢乐的应试教育的反抗,是对充满乐学气氛和童年幸福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的呼唤。它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更具时代精神。今天,当我们细析这一涵义时,还应给予其科学的论证,即为什么要在发展中强调愉快呢? 其一,愉快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研究表明,愉快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一系列积极的影响:愉快有利于学生消除逆反心理,以更开放的心态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外部教育要求和内容的内化;愉快有利于学生优化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有关具体情况将在本文第三部分论述);愉快有利于学生减轻精神负担,增进身心健康;愉快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人际交往,促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愉快有利于学生丰富情感生活,发展各种高级情感;愉快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人格特征一一新时代的人格基调。总之,愉快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二,愉快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正处在接受启蒙教育的身心发展的幼稚阶段。一方面,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性质和意义缺乏理性认识,另一方面,他们活动的目的性、坚持性、自制力等都比较差,却又天性好动、趋乐。在这种情况下,无乐的学习势必导致被动,而愉快的体验则会起到积极的诱导作用,变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其三,愉快本身应成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如果说上述两点把愉快仅作为促进发展的手段的话,那么这里则是进而把愉快作为教育的目标。这种认识是与我们的社会制度相符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个公民都能愉快地生活、工作和学习,其中自然也包括儿童的学校学习生活。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①。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出:“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给每个人以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②。因此,使学生学习生活得愉快、幸福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学校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在愉快中求发展,即学生的愉快是以发展为导向的,应从层次和性质上加以不断提高和优化。这一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对“愉快”的一个重要注释。 首先,愉快不应离开发展。从根本上说,一个人的真正愉快、幸福,是以其全面发展为必要条件的,舍此则无愉快、幸福可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可以使他体会和感受其中的幸福”③。因此,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来说,离开了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向,就不会获得真正的愉快、幸福。从另一方面说,学生愉快即为了有助于发展,若离开发展方向,也就使愉快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学校也失去了诱导学生由乐入学的教育意义。 其次,愉快有层次之分,这为愉快本身在发展方向上的层次性提高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④,人的情感可以分情绪、情感和情操。情绪与人的基本社会需要(带有一定的先天性成分)相联系,如依恋、交往、探究、尊重和朴素的美等需要,依此形成的相应的依恋感、归属感、好奇心、自尊感和朴素的美感等属于基本情绪。情感和情操与人的高级社会需要(主要受后天教育而产生)相联系,如求德、求知和求美需要,依此形成相应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等。情感和情操属于社会性情感。愉快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情绪,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它又可以是情感、情操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形式,属社会性情感。因此,愉快有着不同的层次水平。例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因游戏化的教学形式感到愉快,也可以因教育内容的新颖有趣感到愉快,还可以因解决了一道久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而感到愉快,但究其层次水平是有显著差异的。另外,由于情感、情操对情绪有制约作用,在人的情感生活中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虽然在实践活动中会因碰到困苦而不悦,但却能被更高级的情感、情操抑制,代之以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的满足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刻苦努力、虽苦犹乐的现象比比皆是,便是这种制约作用的典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