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引文,指文后所附的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引用文献等,是一篇完整的科学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章作者的立意、论据、理论背景及学术研究的上下延续关系等。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有关方法,对科学文献的各种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揭示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文献计量学方法叫引文分析。本文从教育学文献入手,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与实践》两种公认的教育方面颇具权威性的期刊进行了引文的统计和分析。 二、样本的选择 本文选择《教育研究》1991-1993年、1994年已出版的1、2、3期的39期,共刊登的600篇论文和《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1992年、1993年的1、2、5期,1994年的第1期的22期,共刊登的319篇论文作为分析对象(由于1993年的3、4、6期没能查找到,故未统计),逐篇统计其引文的数量、引文的类型分布、引文的语种情况、引文的学科分类分布、引文的期刊分布等。一篇文献中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同一文献,本文按其实际引用的次数计算。每期中出现的访谈录、译文、报刊语文摘、学术动态、图书简介或评论等未列入统计范围。 本文选择《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对象,是这样考虑的:(1)《教育研究》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有影响的中央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教育理论实践》是省级教育科研部门主办的较为重要的教育理论刊物。这不仅从一般的定性分析可推知,而且从文献④在1991年的统计结果便可看出—一《教育研究》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占据首位,《教育理论与实践》名列第五。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述两个刊物的核心期刊的地位或许发生了变化,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2)本文选择一个中央级刊物,一个省级刊物进行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与分析,探寻出我国教育理论的研究在不同层次上发展是否均衡,各有何特点,并盼望能够得出某些一致性的结论,以便对我们的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有所启示。 表1 《教育研究》引文数量统计表
三、统计与分析 1.引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引文数量是指某期刊在某一给定时间内所引用文献的数量。科学论文的相互引用,说明了科学文献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对于文献中的B,表明论文B[[A]](Source Article或Citing Aniticle)参考文献A(Refernee,Citatien或Cited Article)之间建立了引用和被引用的相互关系。文献A、B在内容上的相关性,既反映了知识和信息的继承性,也说明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引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著者利用文献和吸收信息的能力。 表1.2是《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与实践》引文数量的统计。 由表1可知,39期的《教育研究》共载文600篇。附有引文的论文251篇,占刊文总量的41.8%,有58.2%的论文未附引文。251篇附有引文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2895篇,平均每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4.4篇。如果把引用的《马恩全(选)集》、《毛选》、《邓选》等参考文献不计在其中,平均引文量只有3.8。由表2得出,22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共统计319篇论文,其中附有引文的论文65篇,占载文附有引文总量的20.4%,79.1%的论文未附引文。65篇附有引文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540篇,平均每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1.7篇。不计《马恩(选)集》、《毛选》、《邓选》等在内,平均引文量只有1.5。上述两刊的平均引文量远远低于国外期刊论文的平均引文率15⑤,也低于我国科学论文的平均引文率8-9。这一方面表明了,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对已有科研成果和已发表的科学文献的利用率较低,吸收信息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论文作者对引文是论文一部分的原理知之甚少,或者是引文习惯较差,有的甚至尚未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著文态度。 表2 《教育理论与实践》(双月刊)引文数量统计表
2.引文类型的统计分析 研究引文的类型分布状况,可以了解本学科论文的文献来源和成份构成,从而确定各类型文献载体的情报价值、地位与作用,为更快地获取信息提供方便。本文按文献的出版特征,把文献类型分为图书、期刊、报纸、会议论文和其它(资料汇编、会议报告、讲稿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与实践》引文文献的类型,详见表3、4,从表3、4可知: 表3 《教育研究》引文类型统计
(1)《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引文类型主要是图书和期刊,分别占全部引文的68.98%、60.55%和17.54%、20.3%。这表明,目前教育理论研究人员主要利用的文献类型是图书,其次是期刊和报纸等。 图书的特点是内容专深、论述系统、知识全面、观点成熟、技术定型、可信度高、参考使用寿命长等。因而被研究者引用的频率较高。但是,由于图书的出版周期长,其内容存在时滞的问题,因而不利于信息的迅速传递。由此可知,以图书作为主要引文来源的教育理论研究,其内容的新颖性是难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