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0)04—050—03 一 知识经济是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密集型的新经济形态,亦即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时代特点主要有:知识剧增与信息爆炸并存;教育是支撑知识经济大厦的基石;创新成为涵盖社会的主题;国际间协作加强,国际社会走向前所未有的开放;社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预示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同时也使高师的教师角色期待嬗变: 1.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植相协调。我们原来津津乐道于教育管理的统一性、教学内容以至教学进度的划一性、试卷答案的标准化等,这些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的。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必须重构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和政府对教育发展只起指导和扶持作用而不能过度管制。同理,教师的职能也相应改变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因此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2.通晓外语,会操作网络,顺应教育国际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国家都是国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与地球上任何区位的人沟通、交往、相互学习,并从网络上接受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而实现教育国际化;不仅如此,某些研究领域也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国界的联合研究与开发,在这种情况下,不通晓外语,不会操作网络,是难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不通晓外语、不会操作网络的教师是“蹩脚”的教师,是难以受到学生欢迎的。 3.会学习,熟知学科结构,能迅速集成知识。教师由于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特殊性——传承、创新文化和塑造人,决定了其自身素质对人才塑造有显著影响。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应用范围的扩散和延伸,学科划分愈来愈细化,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由于学科联系加强而相互渗透,又出现了许多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可以预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门类会更多、更复杂。然而,即时实用的、新颖而不具有迁移性的知识转瞬即逝,因此,对未来社会来说,人们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强调记忆了多少知识,而是会更注重学会学习,掌握知识的结构,具备迁移性知识,具有集成知识的能力,实现创新和超越等。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提出未来的人都应该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通行证,即要有读写运算能力,有使自己在社会上起有意义作用、满足自我的知识;第二张是职业性通行证,即有在一个技术快速变化的世界上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第三张是事业心和开拓能力通行证,即有思维、规划、合作、交流、组织、解决问题、追踪等方面的能力。这三张“教育通行证”实际上也是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角色期待。藉此我们可以把未来教师形象设计为:一是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二是有多层复合的、独特的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素养;三是有“教育智慧”。 4.具有创新精神。由于知识经济本身就是创新型经济,社会主体具备创新素质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创新的暗示性,它能感染、推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表现为:对教育发展有前瞻能力,能迅敏感悟、准确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智慧”——及时把准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 5.具有管理艺术,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要塑造创新型人才,就要给其营造一个“心灵自由”、“心灵安全”的空间。随着知识网络的普遍构建,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机会平等了,教师不再是拥有知识的权威,从而构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客观环境。鉴于此,要求教师应有一种民主的气度,破除师道尊严的戒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并有质疑的权力和自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胆怯”心理,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6.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群体创造替代个人创造为主的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它强调以集体的智慧来塑造全新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形成全新的文化理念、世界观、道德观。与此同时,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可获得大量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而“虚拟空间”的存在,使各种网络行动形式不具有现实的社会行动的实体性、可感知性,不具有外在的可触摸和可察觉的时空位置、形态,因此,它更追求社会个体良好的公共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尤其是达到“慎独”的境界。青年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亦即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要求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 对知识经济时代高师教师角色期待进行理性的透析,目的在于知性地把握教师角色的变迁,梳理出角色期待与角色实践之间的反差,为未来教师理想角色塑造作铺垫。目前,我国高师的教师角色实践与“知识经济”的教师角色期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角色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