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有多远

作 者:
杨明 

作者简介:
杨明,浙江大学教育系(杭州 310028)

原文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纲领和蓝图有了,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抓。全面准确地评价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比较与借鉴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中国教育存在的困难、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战略、策略、措施,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现代化的实质

      笔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很难一言以蔽之。从历史的角度透视,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全球性的不断变革发展过程,是教育的整体转型,是教育获得和深化现代化的过程。迄今为止,教育现代化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中的教育现代化和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中的教育现代化。当教育通过变革而具备了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如实用性、科学性、民主性、开放性时,就表明它已获得了现代性;当教育变革具备了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如智能化、全民化、终身化、个性化、国际化时,就表明它完成了现代性的深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致力于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并促进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但它们的教育现代化处于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具有物质、制度、心理三层面。物质层面的发展意味着教育物质技术基础和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从而为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提供条件。科学技术从教育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看是教育物质技术改善的集中标志。制度层面的发展是指形成不断创新的机制,构建稳定的结构,以减少不确定性,使教育当事人获得发展的巨大机动空间。心理层面的发展是教育观念、心理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革。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或使个体具有现代化。美国社会学家A·英克尔斯的《走向现代:六个发展中国家的个人变化》中举证了现代人的12个品质或特征;而A·波斯特将个人的现代性归纳为:参与、同理心(empathy)、雄心、革新倾向、个人主义、世俗主义、平等主义、消息灵通、消费取向、都市取向、地理流动。总之,教育现代化宜从物质投入、制度变迁、人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地界说和评价。

      二、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及其参数

      关于社会、经济、政治现代化,已提出了多种评价指标体系,但教育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仍付之阙如。人们对教育现代化仍停留在浅层的概念分析和简单的描述阶段,难以成为一个有效的研究纲领或范式。

      严格说来,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达到很高水平的自然历史过程,它涵盖教育扩张、结构转换、质量提高、速度加快、效益增高、条件改善、成效扩大、平等和稳定程度提高。最主要的是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判断一国教育是否实现现代化,主要看以下几方面:教育投入是否充分;办学条件和师资条件是否得到保障;是否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是否内外结构协调;是否因材施教,发展自由个性;是否在质量和效益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全体国民获得了足够的教育;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基于对教育现代化理念和方法的认识,我们提出国际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与参数:

      1.公共教育经费——100亿美元以上。 公共教育经费是衡量教育中资金投入的主要指标。绝大多数国家教育资金结构都以公共资金为主,私人资金为辅。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宜由政府资助,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也要求政府资助相应的份额。经济实力和教育实力决定了公共教育经费总量。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必然要求高投入。

      2.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7%以上。 此比重反映政府对教育的“努力程度”,可以由国家的能力及其对教育支出的优先性的考虑来决定。它较少受国家大小的影响,较准确地反映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一般说来,本指标随着GNP值的增长而增长, 且不同年代同一经济水平所对应的指标值呈现随时间推移而增长的趋势。教育经费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 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本指标参数可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值。

      3.人均公共教育经费——100美元。 此指标反映居民接受教育过程中获得公共资助的数量。它也能准确地衡量一国教育投入的富裕程度。由于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极大,我们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一个中间值。

      4.留级生百分比——4%以下。 此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留级无疑会降低资源利用率。

      5.学前教育毛入学率——60%以上。此指标衡量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学前教育的普及可以为后续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小学净入学率——95%以上。此指标是指符合官方规定的初等教育年龄的在校生数与初等教育适龄人口的比例。小学教育的普及可以保证公民具有基本的读、写、算能力,保证民族文化素质的起码水准,杜绝文盲的产生,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