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的教育问题,人们普遍有一种焦虑,有一种必须改革的强烈要求。在接受长达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之后,年轻人却越来越感到涉足社会的困难。人们有理由为自己的下一代担忧:学校教育能否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能否得到充分的重视?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学校的功能及其价值存在正受到从来没有过的挑战。 学校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说,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对个体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这是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这种本质是通过两种不同取向的功能而实现的:学校对个人发展的促进功能,是指学校根据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学校的选拔功能,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社会的价值标准和判断、评价其成员的模式对受教育者所作的鉴别。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这两种功能是缺一不可的。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学校功能的发挥提出的要求不是要哪一个不要哪一个的问题,而是如何在两种功能之间取得一种适度平衡,使教育的作用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学校的这两种功能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但是,当前学校功能的发挥发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过分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学校因此成了社会对个人进行鉴别和选拔的一个筛选器。每一个人都被迫通过这样一个机制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学校选拔功能的过分强化使学校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功能难以发挥,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学生的人格遭受扭曲,极大地阻碍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当前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严格的等级制度、机械的记诵之学、不当的教学方法导致了种种极其荒谬的结果,一次考试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一个偶然的失误就能断送一个人的前途,这是不公平的。 这里,不能不来讨论一下社会分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问题。应该说,社会分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社会分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个以能力为本位的社会,在进行社会分工的时候,必须把才能与机会、努力与报偿统一起来,才能体现社会公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筛选机制是一种体现社会公平的必然选择。但是,另一方面,过分强化的社会分工也会导致人们实践的单一化以及职业间、地区间、部门间的分割现象,从而造成人的认识背景、认识范围、认识内容的狭窄和片面,造成人的认识传统、思维方式的凝固性和单一性,最终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社会分工仍然会在较长的时间里和较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工对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不仅不可能缩小或避免,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强化。我们只能有条件地对分工的消极影响加以限制,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它对个人发展的作用。这可能是教育的一个两难问题吧。清醒地认识这一矛盾状态,对社会分工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积极寻求具体的教育措施,克服分工对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学校不可能完全摆脱的课题。 学校的功能正在受到挑战。人们希望通过推行素质教育来改革当前学校中强调升学率,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问题。但是应试教育的要害并不是升学率,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导致学校功能发挥上的偏差。因此,片面性才是问题的本质。一所学校,升学率总是其办学质量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改革要解决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升学率问题,而应是片面追升学率的问题。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则主要是一个学校功能失衡的问题。也就是说,改革的目的应当是协调学校功能的发挥,使学校的促进个人发展功能和选拔功能达到一种适度平衡,而不是简单地用一种功能取代另一种功能。否则,改革就会出现偏向,就会导致另一种片面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校功能失衡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下来的综合性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既有社会方面的又有学校方面的。 从社会方面的原因看,传统育人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对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当前教育的问题之所以积重难返,根子在于我们头脑深层的文化传统,在于我们民族对待下一代的独特态度和养育方式。这种育人文化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而且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在中国,尊老爱幼是两大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中国人重视孩子的程度大概是世界上罕见的,一旦有了儿女,父母就会处处先想到孩子,而不是自己。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千方百计地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其惜子之情到今天仍有增无减。但是,中国人绝不是为了爱孩子而爱孩子,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爱愈深,教愈严。做父母的对孩子从生到养,之所以尽心尽责,是为了子嗣后继,支撑门庭,扩而言之是在为社会尽义务。为了使孩子长大后能合格地尽到做人的责任,就必须从小严加管束。家长可以含辛茹苦,让孩子有一个优越的处境,获得细致周到的照顾。但同时他们又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把孩子抛到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甚至泯灭其美好的天性,违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逼着他们去上各种特长班,去上奥校,去超负荷地学习,去死记硬背大量的知识。或者过分宠爱,或者过分苛求,似乎很矛盾,但在很多父母看来这样做却是顺理成章的。实际上,他们已经用“慈严并重”把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起来了。 尽管社会在发生变化,但这种独特的育儿文化却在一代代人中延续。可以说,它是以一种习惯的形式保留下来,经过长期的因袭过程转化为历史的积淀物而沉入到人们的深层意识当中去的。这种传统文化更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层次,逐步地制度化,形成了今天的以选拔为基本特征、以应试为主要内容的精英教育制度。这种教育制度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发展,泯灭了人的美好天性,抑制了人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因此,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要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做起,要从全社会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