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232(2012)05-0011-08 面对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隔离的状况,有担当的教育学人无不忧心忡忡并试图改善之。面对学校教育渐渐失去了本来的生活气息,课堂教学也慢慢丧失了其应有的生命活力的问题,“生活世界”理论被研究者移植到了教育领域。教育研究者大都怀着一颗赤忱之心,立足“生活世界”的理论视野来探讨教育(学)问题,以期走出教育危机与改善教育现实。一时间,关于教育(教学)与生活世界之间关系的探讨铺天盖地而来,各种“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话语充斥于教育理论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流行的教育信条。 然而仔细分析,“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不仅在逻辑上表现出命题的陈述表达中语义模糊,命题的论证推理中漏洞百出等问题,而且在教育实践上也表现出有效性缺失的问题,即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却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人们开始发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不仅不是拯救教育危机的金钥匙,反而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①试图通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来改善学校教育的美梦被唤醒了,对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流行信条的辩护也彻底失败了。 但是,在现实中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确实出现了危机。面对困境,我们又将如何呢?如何改善学校生活呢?“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所带来的理论困惑还在继续,现实中的教育危机依然存在。如何阐释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依然是摆在教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对美好生活的关注依旧是教育哲学的旨趣所在,改善学校时空领域中的生活状态则是教育改革的使命所在。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如何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论所编织的理论困境,还给人们一个真实的教育世界,则是教育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若想摆脱理论困境、消除实践危机,就需要认识到生活世界的不完美性与教育世界的有限性。若要消除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相互僭越的现实,就需要立足教育世界的独特性,摆正生活世界的位置,厘清生活世界中的教育与教育世界中的生活的界限。也许只有这样,才能重构教育世界中的生活,还原一个真实的教育世界;才能显现教育世界的真实图景,免得教育世界中的生活与生活世界中的教育之间的关系错位。 一、越俎代庖: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僭越 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不论是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结合、融合、统一还是同一,都在诉说着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性。任何一位负责任的研究者都不会否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区别。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现实研究中,研究者们的关注点过多地集中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方面,而较少关注到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这样,就造成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边界模糊,对于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缺乏一种反思性理解。 例如,现实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对于“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教育信条推崇之极,却很少有人考证、怀疑、批判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这一观念,对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质疑、批判就更少了。翻看十几年来的教育学术期刊,不难发现,凡提及杜威、陶行知的论文,大都在提醒我们要注意到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现实教育的启示,而对生活教育理论批判的声音寥寥无几。貌似“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识”,无须过多的思考了。 其实,越是常识的东西,就越值得我们去反思。“熟知”不等于“真知”,“常识”不等于“真理”,“喜爱”不代表“理性”。我们需要追问:在以“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为指导理念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人们有没有注意到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呢?有没有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混同呢?有没有赋予学校教育太多的职能呢?有没有把该由社会生活承担的职责推卸到学校教育身上呢?有没有把本应该由学校教育承担的职责交给社会生活呢? 审视现实中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就出现了一种相互僭越、互相替代、边界模糊的现象。 一方面,忽视了学校教育的独特性,没有看到学校教育是系统化、科学化了的教育,从而把具有“狭义性”的学校教育等同于“广义性”的教育。在我们的教育改革中,学校教育常常要按照社会生活的逻辑进行改革。如,学校教育要“像社会生活中教育一样”、“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把学校放在社会中”、“社会是一个大学校”、“生活是一位好老师”等等。这样一来,学校教育自身的逻辑就丢失了,全然是生活的逻辑。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同一化了,学校教育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教育没有什么不同。 另一方面,忽视了社会生活中教育影响的有限性,没有看到社会生活中的教育影响具有随意性与复杂性,而把社会生活片面理解为美好的生活。虽然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多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并且这些影响性因素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这些因素的影响性作用的发挥却是随意的、零散的、遇物则晦式的,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同时,对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性因素,教育者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也很难有效地组织、把握。 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互僭越的情况下,一方面忽视了学校教育的独特性,以社会生活中教育代替(消解)学校教育,而没有看到学校教育独有的存在逻辑。从而把本应该属于学校教育所承担的职责交由社会生活来承担,进而忽视了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与专门性。另一方面忽视了社会生活的有限性,要求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而没有看到社会生活中教育影响的不完美性。社会生活虽具有教育功能,但社会生活毕竟不是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的;社会生活在促进人发展方面具有广泛性,但却缺少一种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