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素质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圣周(1947-),男,江西宁都人,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咸宁 437005

原文出处:
咸宁师专学报

内容提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只有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才能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职责。教师要具备热爱、关心、信任学生,广博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高超的语言修养,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从事实际活动的特长等素质。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儿童,如饥似渴地读书,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他关于中小学教师要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的思想,颇具特色,耐人寻味。

      一

      “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素质的概括性要求。他说,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1](P290)那么,教师怎样才算是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呢?他说:“教师的个人榜样——这首先是指他的信念的力量,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他的道德面貌(用自己的智慧、理智和知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崇高理想而服务)。”[1](P295)“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在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

      教师要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是由中小学教育的任务和特点所决定的。中小学教育要为新一代成长打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什么是全面发展呢?他说:“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身上,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1](P297)这种全面发展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人。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是学生在各种教育活动里的精神生活过程中实现的,学生在学校的精神生活要通过教师去激活、引导、组织。在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仅仅取决于教师主观上想怎么样,还要看教师自身是什么样。教师要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培养学生,首先就应依照这种教育思想来要求自己,完善自己,使自身成为这种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者;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要通过自身的形象、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感染、熏陶、感化实现。“智慧要靠智慧来培养,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对祖国的忠诚要靠真正的为祖国服务来培养。”“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1](P290)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教育学生不是加工,更不是制造,而是引导培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创设适当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创设什么样的环境,这些条件和环境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如何,所有这些都与教师的素质有关。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学生的身上,隐藏着天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和工程师、大田里和机床旁的创造性劳动能手的素质。这些天才的素质,只有在每一个学生遇到教师有这样的‘活命水’来浇灌的时候,才能蓬勃生长,否则就会干枯和衰败。”[1](P290)教师素质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呢?首先体现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和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他们上进的力量。”[1](P290)其次体现于教师深入地了解不同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和潜力,据此给以科学的引导。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每个正常的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都有成才的可能,但是不同儿童的发展方向、方式、速度不同,其成长具有个体性和特殊性。学生的发展潜力能不能发挥,关键在于学校教育给他们提供的条件和创设的环境是否符合于各自发展的需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掌握不同学生发展的特殊性,并据此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

      教师的素质还直接影响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首先,教育内容的教育价值要靠教师去发现和利用,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水平不同,对教育内容的教育价值发掘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利用的程度不同,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甚至有可能使教育内容失去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而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其次,教授同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同,这种差异对年龄越小的学生越明显。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艺术水平如何,这是教育素质的反映,又以其素质整体作基础。再次,教师的形象、人格及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直接影响教育内容对学生教育作用的份量。

      二

      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才能成为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榜样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热爱、关心、信任学生。他认为,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一个好教师就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2](P244)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关心了解儿童应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与学生交往是教师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乐趣。教师热爱、关心、信任学生,在情感上与之溶为一体,是教师对学生教育成功的保证。他说,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感情的交流。因此,要毫不妥协地反对在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每个儿童都是带着好好学习的愿望和对教师无比信任的心情来到学校,但是“儿童的心灵是极其脆弱”的,他们的良好愿望“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摧残致死”。为此,“教师要象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的纯洁心灵,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利益和幸福,完满的精神生活。”

      2、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智力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3](P62)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①热爱那门学科并热心该学科正在探讨的问题;②精通那门学科,能够分辨清楚该学科上最复杂的问题;③了解那门科学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及其最近取得的成果),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④具备那门学科的独立研究能力。可见,他对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要求是颇为全面完备的,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多样化的知识,丰富的智力生活。他认为,“学校及学校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赖以确立的基础,就是每个教师的多样化的知识、丰富的智力生活,宽阔的眼界和在学识上的不断提高。”[2](P48)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巧匠、艺术家和诗人。因此,教师要对书本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博览群书,善于钻研书,养成思考的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