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小锦 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讲师,南宁市,530001

原文出处:
广西师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19世纪兴起的英国文官考选制度渊源于中国的科举制,这一制度成为西方各国仿效的蓝本而盛行至今,而沿袭1000多年的科举制此时却趋于衰亡。究其原因是中国科举制中公平竞争原则的完全丧失而文官制吸收了这一原则精华并使之制度化导致。揭示出两者不同结局的本质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进步。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 D69;D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227(2000)01—0097—06

      我国封建社会官吏选拔制度对选拔人才,拔擢官员,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科举制沿用1300多年,曾对东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英国从19世纪中期开始的文官考选制度便是仿效中国的。试观两种制度的社会后果,我们可以发现清末科举制从完备走向衰亡,而英国的文官制度却成为西方各国仿效的蓝本而盛行至今。笔者试从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对文官的选拔作一对比,进而揭示清末科举制度衰亡的根源,以期对现行的公务员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文官”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后汉书·礼仪制》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在中国古代,文官与武官是相对的。文官指除皇帝“军官以外的官员”(本篇论述文官选举是相对于科举制中文科举而言,武科举暂略不谈)。英国是最早形成文官系统的西方国家,“文官”一词最早出现于1855年《诺斯科——屈维廉报告》中,由英文Civil Servant或Civil Service转变而来,原意为“文职服务人员”或“公务员”。文官指事务官,即脱离政治争斗影响,担任实际行政事务的可永久任职的工作人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官吏任用制度仍深受封建恩赐制影响,任用私人和卖官鬻爵现象依然严重存在。而四五十年代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蒸蒸日上的态势与人才奇缺、效率超低的政府工作职能的矛盾不断升级,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制度成为英国文官选拔制度的开始。东印度公司是由政府出面组织的独占性贸易公司,成立于18世纪初,由于在印度享有特权,它的职员捞取了大量的财富,因此人们纷涌而入。1853年英国议会派遣麦克莱组织委员会调查东印度公司任用制度,这就是著名的《麦克莱报告》:职员任用须经公司竞争考试,以牛津、剑桥两大学的课程为标准。考试及格后再受训二年,期满按成绩分配工作。这一报告影响至深,英国行政部门流行的“通才教育”传统即追溯于此。

      其实东印度公司的改革还是中国人的建议。东印度公司因在广州的公司人员的建议,先后在英国设立学校(1806年)训练行政人员,经考试后派印度任职。英国有识之士如亚当·斯密(Adom Smith)与边沁(Jeremy Btntham)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及重农学派思想家常有往来,曾盛赞中国科举制,而边沁则是首倡在英国建立公开考试制度的一人。(注:R.J.Montgomery,Examinations,AnAccount of their Evolution as Administrative Devices in England, pp17 ~ 38, Longmans,London,1965,Mantgomey.转引王德昭《清朝科举制度研究》第 249页。 )19 世纪前半期来华的一位英国译员梅笃士(Thomas

      TaylorMeadows)更著书立说,明显以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为范例, 主张在英国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以改善英国的行政组织。所以英国于1855年开始建立的文官考试制度,曾受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尤其显见。(注:S.Y.Tang,"Chinese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Examination System" Harvard Joural of Asiatic Studies,Vol.Ⅶ(1942~1943),pp267~312; Derk bodde,Chinese Jdeas in the West,pp27~31,American Councilon Education,Washington,DG,1948,转引王德昭《清朝科举制度研究》第249页。)

      实际上在更久远的年代中国科举考试的影响就到了欧洲。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在元朝作官17年,回国后极力称赞中国人的公开考试制度。明中叶后到中国的西方人士增多,比如著名的利玛窦在华28年对择优取士的科举制津津乐道。 1583 年的胡安·贡萨雷斯·德万多萨(GonzaMendoza )在罗马出版的《伟大的中国》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在欧洲影响极大。1570~1870年二百年间,英国伦敦英文版有关中国官吏制度和政治制度书籍就达700多种。《文学考试制度》、 《中国札记》与《中国历史与现状》等都极力称扬科举制,并力主英国政府要仿行。1850~1870年是英国文官选拔制度形成时期,当时著名的英国刊物《绅士杂志》、《伦敦杂志》、《雾杂志》等先后撰文介绍中国录用官吏的程序和方法,主张英国实行中国式的文官形式。中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2

      下面我们以表格对照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差异。

      表1 清朝科举考选表(从左至右逐高级)

      

      

      童试 乡试(秋闱)

       时 间 每年一次 三年一次(每年8月)

       地 点 府、州或县 省城

      应试资份儒童或童生五贡、秀才、三生

      

      知县、知朝廷派员临试

      主考机关府、学政 (二人为翰林科甲以上)

       形 式 笔试笔试

       年 龄 不限不限

      

      

      

      

      (1)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

       内 容(2)经文五篇

      

      

      

      

      (3)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中式名称生员(秀才) 举人

       备注

      三生(监生、廉生、增生)

      

      

      会试(春闱) 殿试

       时 间 乡试后次年春天会试后初为3月,后为4月

       地 点

      礼部 故宫保和殿

      应试资份 举人贡士

      

       朝廷派大臣任总裁,皇帝主持,亲王大臣临试,

      主考机关 再派会试同考官

      大学士、院部大臣试卷

       形 式

      笔试笔试

       年 龄

      不限不限

       内 容

      策问

      中式名称 贡士进士

       备注 五贡(伏贡、拔贡、副贡、岁贡、思贡)

      注:出处指《清史稿》卷106、107、108、109、110卷,第3099 ~3261页。

      参考张金《各国人事制度概要》第73~89页,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李铁《中国文官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