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主体参与的教学价值

作 者:
王升 

作者简介:
王升,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00875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内容提要:

主体参与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为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承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主体参与是它们二者谐振的有效机制。主体参与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这是教学富有生命活力的前提。主体参与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它表现在,通过主体参与,学生将会对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会、对教学进度提出建议、与教师一道设计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适当调控以及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等。主体参与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是师生关系亲疏的一个重要变量;学生的主体参与可以撤除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隔膜,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主体参与有利于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责任感、合群性和社交技能,因此它可以增强教学社会性。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随着主体教育实验研究从宏观层面的理论概括向中观层面、微观层面的理论总结过渡,主体参与逐渐成为发展性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它是把主体教育理念转变成学生主体人格的一种有效机制。主体参与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蕴涵的教学与发展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 主体参与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承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主体参与是它们二者谐振的有效机制。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对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卷入教学而实现自觉、自主的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主体参与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知识、能力、智力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的学力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由教师简单地传授给他们的。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认为,认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列昂节夫、加里培林等学者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引入心理学领域,强调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个体要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推断,主动地建构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即使最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将知识直接“注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动手操作、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不断地内化教学内容,离开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能力同样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不亲自动手解决一定难度的学习问题,是无法形成任何能力的。思维的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在发展性教学中,教师会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运思的气氛。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智力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 主体参与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非常强调“生命之流”的冲动、勃发。他认为生命的冲动主要指内在于生命中不可遏止的“生命欲”,有了这种冲动,生命才会成为永恒变化发展的东西。生命的冲动乃是一切创造进化的动力。[1]生命的活力就体现在以生命欲为基础, 以生命的冲动为引子的生命的向上喷发上。人生的意义通过生命的活力得以体现。教学做为一种活动,它首先是师生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为了使生命更具活力,更具意义,那种没有使学生产生过任何生命冲动的教学不可能是成功的教学。传统教育只把教学看作是一种手段,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压抑了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使他们金色的年华较早地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他们在灰色的课堂体验灰色的生命,生命冲动的种子被灰色笼罩住了,生命的活力必然会大大降低。为此,叶澜教授发出了强烈的呼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她指出,不仅要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的发挥,而且要使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师生共同创造出的活力。[2]课堂有了生命的活力, 学生就能在课堂当中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主体参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气氛是由当事人共同营造的活动场,是一种外发的行为方式与内生的情绪体验的统一,它直接影响着参与其中的人的心向、意态。好的教学气氛的前提条件是互动、民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少不了师生关系的民主。教师不民主,学生的主体参与就很难发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注定是非常沉闷的。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这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与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连在一起的。要体现教学的丰富性,就必须改变一味完成教案的狭隘做法,树立教学应成为师生和谐共创、实现教学发展目标的新理念。

      主体参与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他们学习的激情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是社会人实现发展的途径。可以说,学生就是在一系列行为表现的基础上获得发展的。传统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表现,被动听讲造成了他们发展的片面性。通过主体参与教学,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由此被调动起来,课堂充满学生的热情,而不光是教师自己的热情,教学就会具有丰富的人情味。

      教学气氛活跃,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得到满足,师生双方便会体会到教学是一种人生的良好享受,在这种事业中,他们的生命会富有朝气与活力。

      三 主体参与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达尔文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许多很聪明的人,比那些发明者要聪明得多,但却从未有过创新之举?质言之,就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参与的主体性,创新的火花在人云亦云中泯灭了。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认识的能动性、情感支配的自我性、师生之间知识的差异性等决定了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学习的主人,应该主动掌握新知识,形成自己的智力活动,能够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步认识,能够按照事物的变化规律把理性知识具体化。[3] 一些人虽然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但却把它局限在很小的范围,这会妨碍深入分析学生作为教学主人的多种表现及其所依存的主体结构。

      主体参与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会。一节课之内的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倾斜度是不同的,这样才能得到差异发展。思维的积极参与会使他们在繁多的学习内容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对象化材料。

      它可以让学生对教学进度提出建议。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很难对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时间的多少提出意见。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进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