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的前提下,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协调、快速地发展。教育结构是指教育总体系中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和组成方式,它关系到教育培养人才的种类、规格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关系到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水平。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制约,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要视产业结构的高级化程度而定,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适应,教育区域结构的形成要为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服务。只有较为合理的教育结构,才能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培养和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及层次、种类相当的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才能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结构。优化的教育结构,又必然会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产业中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产业间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转移。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在产业内部引起劳动要素,即资本、原料、劳动力之间的结构变化。经营者将会改变投资模式,即逐渐减少物质、金融资本的注入,代之以尽量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将成为产业结构的核心。产业结构内部的这种变化,对教育的层次、科类(专业)等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专家的分析和预测,21世纪初,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将基本上保持不变,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会不断上升,而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则会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扩张和第一产业的缩减,是这一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 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尽管变化不会很大,但产业内部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以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产业结构的自我转换机制。产业中高文化素质的劳动力的比重将不断增加,产业也日渐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发展。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业发展的停滞,而是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必然反映。随着农业科技含量和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的不断增收增益,将导致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人口比例的下降与农业产值比重的下降趋势是一致的。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仅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21世纪初要接近或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内部也将进行某些方面的调整,如逐步降低传统行业的比重,增加科研、教育、信息服务业、咨询业等智力密集型行业的比重,以满足高新技术发展需求,促进我国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表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为此,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中40%以上的工业为高科技产业。在他们的对外贸易中,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已达40%~50%。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加快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范围内的资源重新配置,而且促进了其工业生产能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凭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和交换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我国要改变以往依靠先进国家技术的发展模式,增强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也应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能够满足我国经济、政治、军事需要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有资料显示,不论是由于高新技术发展所产生的人力需求,还是由于第三产业振兴而增加的岗位,其技术含量和智能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中等技术人才已难以胜任。《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对这类岗位从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有明确的限定,其中大部分岗位的GED (普通教育程度)为4(相当于我国高中毕业),SVP(职业培训年限)是7 (相当于我国大学专科教育),一些岗位的GED和SVP水平还超过上述等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劳动者的素质、文化程度有明显的关系。报告认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是:小学43%、中学108%、大学300%。而目前我国各产业中劳动力的素质和产业自我发展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学院1999年下半年发表的一份关于国际竞争力的报告显示,在46个参评国家中,我国反映劳动力结构、技能、人力资本和有能力的高级管理人员等的指标为倒数第三,反映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育经费支出和经济知识等方面的教育结构指标是倒数第二,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竞争的专利贡献率不足世界总数的0.1%, 大量的技术还处于以引进为主的状况。 1997年,原国家教委职教司和职教所对有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是企业需求规划中的热点。多数企业认为,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应明显强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大专生,综合职业能力应明显高于中专生。但是,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中,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最大。1998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是初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13.2倍,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仅为高等专科教育的1/7,而许多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都已具备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近几年,在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城市和内地一些大中型企业中,91%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较前几年提高了一个层次,65%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本科层次的要求。1997年,我国城镇单位下岗人员为1500万,其中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者高达65%。1999年初,上海市教科院向全市1000家企业作了未来5年人力新增需求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企业迫切需要补充的是大专以上学历者和知识层次较高的科技开发人员、管理人员、第一线工艺和生产运行技术人员与受过高级职业培训的知识型工人。由此可见,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仅有初中文化程度者将越来越难觅到就业岗位。因此,继续维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中等水平的职前教育等教育层次已无法适应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职业岗位对员工技术水平上的要求,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重心上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