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这个谈话深刻而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的价值观,指明了教育的性质、任务、方向、方针和当代教育的特点,指出了人才成长的途径和关键,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道路,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谈话精神,要高度重视解决好以下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一 要明确社会主义教育性质

      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园地,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这一点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极为重要。

      二 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办教育的根本方针和培养人才的目标

      江泽民同志的谈话强调,“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复杂环境里,坚持这样的教育方针是极为重要的”。“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应该说我们的教育方针本来是明确的。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并且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要求;认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必须极大地提高全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这个《决定》提出,要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要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能力的厂长、经理、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统计师和其他经济、技术工作人员;还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和新技术革命要求的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新闻和编辑出版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外事工作者、军事工作者和各方面党政工作者。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确定的以上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由于受到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种种原因,在许多人头脑中,逐渐淡化、模糊起来,甚至出现背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根本目的的现象。

      在世纪之交,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就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走上正确成才之路,发表了重要讲话。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他指出:“二十一世纪,我国既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也仍然需要发展各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这是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年轻一代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他们有为祖国、为人民贡献青春的志向,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认真学习和掌握实践知识与技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就一定能够成长为有用之才。学校接受的还只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这个观点,要好好地在全社会进行宣传。”

      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这一极其深刻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讲话,我国教育必须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三 正确贯彻教育方针,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为突破口,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走正确成才的道路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一些学校和地方,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学校的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对学生在校外活动的情况,抓得比较松,有些学生在社会上接受了不良影响,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教育思想不端正、搞“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弊端的集中表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全面系统改革。关键是端正办学思想,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要从根本上把教育转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据此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课程教材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评估体系的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等,要在各类教育之间建立更多的“立交桥”。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要重学历而不唯学历,要建立各种资格证书制度,相应地还要改革工资待遇制度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