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十年代以来,台湾当局为了实现教育改革的整体成功,提升教育的品质,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确立了“品质教育”的理念,并规划实施一系列旨在提升教育品质的措施。 台湾现行学制共分为幼儿教育、国民教育、高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幼儿教育是扎根的工作,其实施机构是幼儿园。国民教育是基础教育,其实施机构是国民小学和国民中学。高级中等教育是介乎国民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教育阶段,其实施机构是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学校。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阶段,其实施机构包括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及研究所。本文着重介绍台湾实施品质教育的策略。 一、推广“全面品质管理”的理念 “全面品质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是当今品质管理发展的主流。第一次品质运动开始于本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当时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提出了“品质管理”的概念。第二次品质运动则产生于本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美国工商业界认为戴明的“全面品质管理”的理念是改进美国企业界及服务业质量的最有希望的方法。此后,品质运动不仅发生于工商业界,而且还扩大到教育改革领域。许多教育学家将“全面品质管理”作为改进教育质量的一种新途径加以大力推广。 “全面品质管理”在教育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1.要求学校建立一套持续长远的教育目标,使教育人员可以朝着此一目标不断地改进,以追求高品质的教育;2.要求教育体察社会脉膊,满足所有教育消费者的要求及权益;3.持续不断地改进教育系统;4.学校成员共同参与教育的改进,努力提升教育的品质;5.提供教职员在职进修的机会,以增进教师专业知识;6.改进传统的考试与评鉴方式,以历程的评鉴取代总结性的评鉴,以对环境系统的评鉴取代对个人的评鉴。 二、确立现代品质教育目标 台湾在学校教育阶段十分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发展潜能”的理念与方法,也就是发展适性适才的教育,使每个人不同的潜能与特质都受到尊重,并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以便发展出健全的人格。其确立的现代教育总目标是:在基本知能方面,除了读写算之外,应提高有效使用多种语言和电脑的本领,加强适应变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手脑并用的做事习惯,兼顾科技知能、科学精神和态度、敬业精神和工作伦理的学习;应促进自我了解、自我实现的能力与情操,培养人文素养、审美品味和休闲嗜好,养成终身学习的意愿、习惯和能力。在与人相处方面,宜积极培养设身处地、容忍、关爱和尊重他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公民职责方面,应特别培养对社会的公德心、关怀心和责任感;应培养地球村民意识,促进对全球一体、世界一家的理解、尊重与关怀。 除此之外,台湾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确立了明确的培养目标。 1.幼儿教育目标:增进幼儿身心的健康,享受愉快的生活,培养优良的习惯,启发生活的知能,而不是教导幼儿读书、写字、计算。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包括:(1)知能训练,如游戏、音乐、故事、常识; (2)生活训练,包括作息及餐点。在此阶段, 幼儿所接触的第一个学习环境是家庭。家庭应该是养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地方。绝大多数孩子是通过学习其父母如何行为和反应而学习如何成为家庭成员。因此,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合格的老师。在家庭里,父母应该更多地注意训练孩子以便他们进入正规学校就有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抚育不是简单的个人责任,当孩子出生后,整个世界都要负责。 2.国民教育的目标:使学龄儿童都能接受机会均等的教育,养成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的现代公民。实施九年国民教育以后,台湾当局改变了以往偏重智育的缺点,特别注意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使学生的人格与智能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体格有了显著进步;学生的专长与智能,更能获得充分的诱导启发;由于重视群育活动,也养成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及服务的美德,学生生活的适应能力也不断增强。此外,还注重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和生活教育,各校各科教育活动与团体活动,除了与民族精神教育结合外,更加强史地教育及时事教育,且力行实践《国民生活须知》和《国民礼仪规范》,从生活教育着手,培养学生成为忠勇爱国、守法守分、负责合群的好公民。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高级中学的目标:希望在国民教育修毕以后,施行一般文化陶冶、科学技艺及军事训练,来奠定学生研究高深学术和专门技能的基础,并养成文武具备、德智兼修、效忠国家、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高级职业学校的目标则是教授职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养成健全的基层技术人员。 4.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思考、写作的能力,以及发展、了解、鉴赏其他领域知识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观点和完全了解中国文化。对学生不仅仅是认知的教育,还要进行通识教育和通才教育。 三、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 追求卓越教育品质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教育品质的提升,绝非靠学校教师或行政人员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而必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环境资源。 1.开发人力资源:即全员的参与。在台湾,过去教育的决策与实践皆由政府操纵,这种由上而下的运作方式难免有其局限性。现在,教育已成为全民的事业,民众关心教育的程序日益增强,民间的教育改革团体亦日益增多。台湾当局已意识到进行教育改革,必须虚心听取和采纳民间的意见,建立共识,激发全民支持,才能取得教育改革的成效,达成教育目标。在学校内部,则应激发学校内在自主力量,设法提高教师从事教育改革的意愿,让教师了解教育品质的重要性,从而更自主地投入于高品质的教育。因此,教育质量的改进绝不是教育人员关起门来自己改革,更重要的是要让教育系统的每一份子都有机会参与,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来提升教育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