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的研究范式

——批判理性主义的视角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劲松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博士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系 广东 广州 邮编 510631

原文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内容提要:

以批判理性主义的证伪分界原则和反归纳法为出发点,从目标、语言表达和研究方法二个方面分析了教育科学与传统教育学的区别,进而确认了教育科学的经验科学性质。从而说明教育现象和进行教育理论批判的图式。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 (2000)01—0002—07

      一、导言

      批判理性主义理论(Kritischer Rationalismus,德语, 以下同)通常与诠释理论和批判理论一道,被称为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现代科学理论。(注:Arnim Kaiser/Ruth Kaiser:Studienbuch Paedagogik,P . 324,8.Auflage,Berlin,1996.)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学派,它诞生于本世纪30年代,并以奥裔英籍科学哲学家波普(Karl.R.Popper)为主要代表。其研究范式(注:按照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解,“范式”含有“共同显现”之义,它指科学理论发展中形成的观点和方法的框架。本文在此意义上使用和理解此概念.)的根本特征在于,它主张在证伪的分界原则和反归纳法的基础之上,用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来说明(Erklaerung)研究对象。(注:有关其基本观点参见萧昆焘.科学认识论史.733—736.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赵敦华.当代英美哲学举要.194.227.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赖辉亮,金太军.波普传.30.59.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将该方法论用于教育理论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尤以德国的布雷钦卡(W.Brezinka)(注:布雷钦卡,1928 年出生于德国柏林,曾先后担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Universitaet Wuerzburg)、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Universitaet innsbruch)和德国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aet Konstanz)教育学教授。 其最著名的教育理论代表著为《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 VonderPaedagogik

      zm

      Erziehungswissenschaft, 1971 )和《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Grundbegriffe der Erziehungswissenschaft,1971)等.)为代表。他用三分法将教育学分为教育哲学(Philosophie der Erziehung)、 教育科学(Erziehungswissenschaft)和实践教育学(praktische Paedagogik)。其中教育哲学着重研究教育目的和教育的哲学基础; 教育科学被称为元教育学,它旨在建构有关教育这一对象领域的假设体系,探讨认识教育现象的方法;而实践教育学则与传统的教育学同义,被理解为实用的技术性教育学。我国学者近年开始涉及批判理性主义的研究范式,尤其是有关教育科学自身的问题。(注:张文军.波普尔的哲学对教育研究的启示.外国教育资料.1996(4);李其龙.德国的经验教育学派.外国教育资料.1994(2);冯建军.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1998(1).)但以下基本问题还尚需明晰:第一,教育科学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科学?第二,它如何面对教育现象?第三,它用何种方法去进行教育理论研究。本文试图结合德国的批判理性主义教育学派,尤其是布雷钦卡的基本观点,对教育科学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经验科学性质的突现

      在西方,教育学(Pedagogy)一词源于希腊语教仆(Paidagogos),其中“Paidos”指儿童或男孩,“agogos”指领导或指引者,两者合起来意为照顾儿童的学问。(注: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81.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Wahrig deutsches Woerterbuch.P. 964.Gueterslocih,Muenchen.1991.)此概念长期为人们所使用,教育学也在17世纪以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英语中,教育学一词已具有泛指有关教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或学问的意思,(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082.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并往往被认为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然而,几乎就在教育学确立的同时,严格意义的科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现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英国唯物主义者培根(F.Bacon)甚至提出了“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而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的物理学则是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部分”的观点。(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62.人民出版社,1957.)由此,教育学显然不是真正的科学,因为它不是自然科学。如果人们还认为它是科学,则是因为它也应用了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等主要理性方法要件。而在批判理性主义学派看来,传统教育学也是非科学的。只不过,它源于与各种实证主义不同的科学观,源于其对经验和科学的特殊认识:

      ——经验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不变基础,而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标准。逻辑实证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它将科学发现活动分成为经验观察和形成科学理论这两种前后顺序必然一定而且相互独立的活动。而按照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任何观察都受理论或理论倾向的影响,观察不可能发生在理论之前,而只能被用来检验理论。“观察,或者更确切地说,观察陈述和对经验结果的陈述,总是对事实观察的解释,这是根据理论作出的解释。”(注:K.R.Popper.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2nd.ed,Hutchinson,London,1968,P.170n;转引自赵敦华.当代英美哲学举要.201.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科学指那些其内容的有效性以现实为基础,并且旨在获取有关现实世界认识的假设体系。 (注: H.

      Kromrey: Empirische Sozialforschung,7.Auflage,P.23,Opladen,1995.)在此意义上,科学以经验为前提,科学与经验科学同义,并以(纯逻辑上的)可证伪性(通过经验)为特征。(注: K. R. Popper. Logik

      der Forschung,10.Auflage,P.426,Tuebingen,1994.)而证伪的方法,则是经验科学的唯一方法,其根本标志是演绎性的试误。假设必须具有实际的经验内容,经验内容不仅必须,而且能够接受经验的检验。与之相应,那些其内容体系的有效性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理论如哲学,或仅以形式或逻辑运算为前提的理论如数学和逻辑学,则被划入非科学,亦即非经验科学的范畴。因为其命题根本未对经验事实作出任何陈述,因而它们不必接受经验的检验,也不能被证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