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下区域教育模式的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封尊琪,上海市闸北区教育局,上海,200070 副局长,《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副组长。

原文出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实施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战略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区域教育,首先要确立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的目标体系,并以此为导向,培育可持续发展下区域教育的支撑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的根本途径。这样目标体系、支撑体系和根本途径就构成了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的模式框架。

      1 可持续发展下区域教育的目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是人的素质问题。1994年9 月在开罗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教育如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

      1.1可持续发展下区域教育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新概念,它是基于两个前提:一是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承认教育发展的区域性,追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格局;二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实现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将教育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置于被动的位置。因此,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首先要把握好“适应与超越”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教育这一社会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又要适当超越现实,具有前瞻性,实现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仅仅停留在适应的层面上,人们追求的是教育的功利性价值。即对于个体而言,它是一种职业训练活动,促进社会阶层分化,是个人攀登社会阶梯的主要途径,教育对改变个人社会地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社会而言,教育是一种不断向社会输送人才、传递主流价值观念的活动,教育通过培养的人和创造的精神财富维护着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要培养人的可持续性的实践能力和人持续社会化的能力,促进人的不断发展,同时实现系统自身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把教育本身置于主体地位,建立系统内部合理的结构层次、良性运行机制和强大的支持系统,保持系统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只有在适应的同时找出教育新的生长点,不断探索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才能保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可持续发展区域教育要树立公正的发展理论。其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公正。理论上,我们要消除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对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实践上,要打破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和环境可以无限容纳污染的认识。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避免片面追求教育短期效应的功利主义思想。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公正。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因经济原因、遗传因素或家庭社会地位而丧失平等受教育机会。

      1.2可持续发展下区域教育的价值取向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现有赖于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千百年来,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最具代表性的是个人本位目的论和社会本位目的论。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所做出的价值选择是不尽相同的,它表明了价值主体的态度。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个人本位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主体发展角度设计教育目的,强调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的生活需要服务。社会本位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的教育目的。这种目的观一般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在教育实践中,出现过简单地在两者中择其一的价值选择倾向,事实上,从理论上区分两种极端的教育价值观是很有意义的;而在实践中把两者完全隔裂开来则是毫无意义的。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片面追求一个方面,不利于教育发展。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追求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最大限度的统一。

      此外,可持续发展要求教育价值观转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轨道上来。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以价值理性为依据,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科学主义教育价值观以工具理性为依据,重视教育的科学价值,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结合。

      1.3可持续发展下区域教育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从本质上而言,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人做为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摒弃了人仅仅是工具性的价值观,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可持续发展下区域教育的目标是指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是指自然赋予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人自身自主、自觉、自为的本性和才能的充分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健康发展。马克思认为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由人的自由自觉本性的全面发展决定的。有时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并非完全一致,可能存在明显差异,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其直接目的是满足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使个体的潜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得到发展。尽管个体发展要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但个体有不同于社会的特殊的发展需要,教育应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的被动客体来塑造,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社会生存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就必然要求学校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行业(企业)教育体系的统一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区域教育系统本身包含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区域范围内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支撑体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