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现代教育制度也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以求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结合、良性循环的教育运行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经营观,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经营的规范化,并给现代教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催生出更多的新的增长点。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和难点。从目前教育经营的宏观运行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教育经费短缺 教育是一种高投入的产业,需要由国家、社会、家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保证足额的经费投入,才能保证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人们的择业观念、消费观念也发生相应的调整,社会对高水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教育自身也在不断扩张,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增长点。在城乡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中等教育结构得到调整,高等教育在改革中稳步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按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划,在未来十五年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将会有新的更大的发展。从这些年教育经费的执行情况来看,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两个增长”,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教育投入的总量。据有关资料显示,1997年国家对教育投入为1800多亿元,加上社会投入600多亿元,全年教育投入总量2400 多亿元,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了较大的增长。但这与教育的持续高速发展的巨大需求相比仍有明显的不足,各级各类教育均有较大的经费缺口,直接影响下个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走势。 教育经费短缺首先是庞大的教育规模所致。受人口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学龄期应入学人数居高不下,人均占有教育经费的水平大受影响。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期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期。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估计到2025年以后,人口出生率才可能下降并维持在一个相对保险的水平。那么,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教育所面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因为教育的成本也在提高,教育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的教育投入体制是一种对国家投入过分依赖的体制,受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甚大。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单靠大量消耗资源和扩大生产规模,经济高速增长势头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经济结构不合理,其发展的后劲就大受影响,而离开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也将放慢,基础建设和教育的投入也将受到影响,使教育投入占到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会很难实现。 就目前国家财政收支情况来看,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国家财政收入只占每年新增社会财富的不到30%,而在国家每年财政收入中有近80%必须用于行政事业性的支出,最终能用于基础建设和教育的支出也只能占其中一小部分。另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扩大了地方办学的自主权,强化了地方的责任,但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好有坏,特别是基础教育,保障基本的办学条件往往成了某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政府的最头疼的难题。因此,对教育的投入,包括解决教师的薪酬弹性很大。还有一些学校规模无限膨胀,学校内部人员结构比例严重不合理。如有的高等学校非教学人员占到人员总数的60%,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只为解决人员的工资和生活问题就捉襟见肘,更不用说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发展高水平的教育了。 要解决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一是必须进一步强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责任,在保证国家和地方经济稳步发展的前提下,稳妥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使教育经费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占到突出的位置,专项专用,不得挪用和挤占。针对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必须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税收征管工作,在原有的税费征收基础上,开辟新的税种和税源主要用于教育事业;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征收专门的教育税费的经验,使我们的教育税费的征管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保障教育经费的稳定、足额、不断增长。二是要建立必要的教育风险基金和储备金,逐步淡化教育投入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提高国家和教育自身对各种不利局面的应对能力。三是考虑和尝试借助于金融与信贷手段,利用先进的资金流转方式,盘活现有的教育资源。四是加强对有限的教育经费分配与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教育资金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五是发展校办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助学活动,广开财源。 ——教育浪费 从目前教育浪费的成因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性的浪费。受投入体制和经费管理体制的制约,地方和各级各类学校在接受国家教育经费之后,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研究、规划而盲目决策,就有可能使有限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变成收益不佳的静态投资,甚至重复建设,既过多占有教育资源,又极少产出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造成事实上的教育浪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在现有的普通中等教育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的许多农业中学、牧业中学等职业中学往往冷冷清清,直接造成校舍和设备的闲置。这实际上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教育的消费热点仍然在高等教育,而我们现有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又无法融通所造成的。因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并没有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积极选择,其进一步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又如,现有的中等师范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率普遍提高的情况下,其发展势头就应该放慢,以适应社会对高学历师资的需求。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只考虑眼前的发展,并进行所谓标准化验收,直接助长了中等师范教育的膨胀,过多占有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