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文化理论的复兴及其新趋向

作 者:

作者简介:
丛日云、王辉,辽宁师范大学政治法律系 大连,116029

原文出处:
政治学研究

内容提要: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在经历了50~70年代初的初创和兴盛期、70~80年代初的衰落期后,自80年代中期起重新复兴。本文初步介绍了此次政治文化理论复兴的一些新成果:一些学者试图重新诠释政治文化概念,兼容心理层面与行为模式,将政治行为视为政治文化的要素;有人从政治文化的易变和不易变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而深化了关于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认识;有的学者引进了全新的“文化分析”模式,在坚持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解释价值的同时,强调文化和制度的反作用。在主导理念和研究范围上,政治文化研究出现了非西方化的趋向。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2000 年 04 期

字号: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或政治文化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后,在半个世纪中经历了一个马鞍形的变化。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为其创立和兴盛期,这一时期,新兴的政治文化理论倍受青睐,成为西方社会政治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进入70年代以后,它遭到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攻讦和批判,人们指责它保守、僵化,低估了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作用,不具有解释力和预见性等等。在这些批判声中,许多学者放弃了政治文化研究,从而使政治文化理论退回到政治科学的边缘地带,几近被废弃。进入8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出现新的转机。80年代中期,政治文化研究初显复兴的态势,到80年代末,这场复兴全面展开,进入90年代又进一步繁荣起来。

      最早提出“政治文化复兴”概念的是R .英格尔哈特(RonaldInglehart)。他在1988年以《政治文化的复兴》为题发表文章, 提出“现在是矫正社会分析中的偏向的时候了”。(注: RonaldInglehart,"The Renaissance of Political Culture", American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82,No.4(December 1988),p.1203.)他所说的“偏向”是指自60年代末以来,以经济变量为基础的理性选择理论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分析模式,将文化因素贬低到与实际不符的程度。然而,在英格尔哈特看来,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非西方国家,文化因素在政治生活中都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面对这种政治现实,理性选择理论已经陷入窘境,它要求人们在政治分析中必须重视政治文化变量的作用。

      如果说英格尔哈特的文章只是对政治文化研究复兴的一种吁求、呼唤和期待,那么到1989年,H.瓦尔达(Howard J.Wiarda)则宣称,“政治文化眼下正在复兴”。(注:Howard J. Wiarda, "Political Culture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Fletcher Forum of World Affairs,13,no.2 (Summer 1989),p.199.)他提出的根据是,包括S.亨廷顿、A.威尔达夫斯基、H.艾克斯坦和L.派伊等政治学专业领域中的重要人物,最近都出版了运用政治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和文章。各种不同的研究都聚焦于民族文化因素。政治文化激励着学术界和人们的研究工作。

      到1993年,政治文化研究的奠基者G.A.阿尔蒙德进一步肯定了政治文化复兴的存在。他为L.达尔蒙德主编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文化与民主》一书所写的序言的标题便是“政治文化的回归”。他指出,只需匆匆一瞥就会发现,仅在过去几年中,就有五本著作,两篇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的演讲,两篇《美国政治学评论》的刊首论文,两篇APSR辩论,都是研究政治文化问题的。他说:“很显然,政治文化研究和政治文化理论已经‘回归’,或如R.英格尔哈特所说,已经‘复兴’。”(注:G.A.Almond,"Foreword: The Return to Political Culture",In Larry Diamond (ed.), Political

      Cuture

      and Democra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Lynne Rienner Publisher,1993,p.9.)

      如今,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这次复兴决不是对过去经典研究的简单重复和水平延伸,如迈克尔·伯林特(Michael Brint)所说, 政治文化研究“从复兴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过去的再生、重释和再创造。它不是简单的转变,而是由被领悟到的现实需要所激发的历史的转变。”“它不应该被理解为仅仅回到阿尔蒙德的科学研究的起点上”。(注:Michael Brint, A Genealogy of Political Culture,Westview Press,1991,p.132.)

      这里,我们就根据所看到的资料,对此次政治文化理论复兴出现的一些新动向和新成果作一个初步的介绍。

      一、政治文化概念内涵的扩展:心理层面与行为模式的兼顾

      经典政治文化研究尽管对政治文化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都把它界定为“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或主观取向。当80年代政治文化概念再一次被广泛应用到政治分析中的时候,绝大部分学者仍然沿用了经典政治文化研究者,尤其是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界定。但也有一些学者尝试扩大政治文化的内涵,将政治行为视为政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纳入其中,兼顾心理层面与行为模式,以防止政治文化研究将政治现象彻底主观化而造成政治分析的偏差。

      早在70年代,一些学者就将政治行为视为政治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S.亨廷顿和J.多明戈(Jorge Dominguez )就曾把政治文化定义为:“关于外在政治象征的信仰、价值以及社会成员对政治客体的其它取向。”这里的“其它取向”意味着包括政治行为。(注:Roland H.Ebel,Raymond Taras, James D.Cochrane,Political 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 in Latin America,State University of NewYork Press,1991,p.7.)罗伯特·塔克(Robert C.Tucker)主张将社会的政治系统视为“现实与理想的文化模式的复合体,包括政治角色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政治结构等。”他认为,对行为的研究具有特别的价值,能够将行为与信念相比较,从而把“理想的文化模式”与“现实的文化模式”区分开来。他甚至提出,一个民族的一般文化,而不仅仅是它的政治方面, 应该成为政治文化研究分析的焦点。 (注:Roland H.Ebel,Raymond Taras,James D.Cochrane,Political 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 in Latin America,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1,p.7-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