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推崇商业精神,利润动机成了美国人的主要价值观念。在此影响下,美国中高级学校年轻人所感兴趣的是在商业世界里寻求发财的机会,而不是想通过人文学科和艺术教育来提高自己终身受用的教养水平。相比之下,道德与人文价值观念,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等等,则被降到无足轻重的位置,艺术教育遭到冷落。本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文与教育领域中的学者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于90年代初提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注:列维 史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这里所论述的“艺术”是指视觉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教育思想,它对当代美国艺术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多学科艺术教育构想的理论界说 1988年春,美国艺术资助部门公布了为时两年才完成的全国艺术教育现状研究报告:《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TowardCivilization:A Report on arts Education)。 该报告指出:今日美国的问题是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有四大目的,即:赋予青年人以文明感,培养创造力,传授有效的沟通能力,提供评价所读、所观和所闻对象的工具。同时,为美国今后的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建议。(注:Toward Civilization:A Report on Arts Education( Washing-ton,D.C.National Education for Arts,1998),英文版,第13页。 )艺术教育的问题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美国歌笛艺术教育中心(Getty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the Arts)为了改善美国学校和博物馆内的审美学习质量,确定了将艺术创造、艺术史、艺术评论与美学等几门交叉学科的相关概念与活动融合起来的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拉尔夫·史密斯(Ralph A.Smith )等人提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他们认为,美国现行艺术教育的失败、审美悲剧的产生就在于艺术感知能力的丧失,因此,青少年审美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他们健全的艺术感。而健全的艺术感知和艺术问题洞察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制作具有视觉情趣的独特对象(艺术创作),领悟受时间、传统与风格之影响的艺术(艺术史),而且还要理性地判断艺术的价值(艺术评论)和批判地分析基本的美学概念以及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美学)。(注:列维 史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这里所论述的“艺术”是指视觉艺术。)这是实现艺术教育目标的前提。 那么,如何把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评论和美学这四门学科与教育实践活动融合起来呢?这是多学科艺术教育论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当代文化哲学家列维(Albert William Levi )为扭转美国高校和高级中学人文学科教育普遍衰落的局势,对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两者的差别根植于人类大脑的两种背道而驰的发展趋向,即理解力和想象力。这两种能力各自分管科学学科和人文学科,导致了各自不同的目的、方法、词汇、判断标准和产物,科学的意义在于必须将现实所需要的东西给予现实(譬如,因果律不可能是诗歌想象力所关注的问题);而人文学科为了开创人类价值的空间就必须抵制现实并把人类的目的灌注到无意义的宇宙之中。科学从整体上说很少谈论人生的目的、情感与意义,因为这并非科学的主要任务,它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情感要求,但这项任务却正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注:列维 史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第248~249页。)由此看来,全面的教育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圆圈,科学在其中无疑是一个庞大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人文学科被轻视或者略去,那么这个圆圈就无法封口。 列维还对人文学科提出了新的界说。作为一位文化哲学家,列维综合了中世纪的文科七艺及其观念。他认为,传统的文科七艺均是交流沟通的艺术,是传承的艺术,同时也是批评的艺术。在列维看来,虽然这些艺术科目从程序性的角度被称为做事和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们均关涉到语言文学(沟通的艺术)、历史(传承的艺术)和哲学(批评的艺术)等等独立的学科。这些科目的人文特点在于应对或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譬如与他人沟通和经验共享的需求,在时间长河中寻找某地的需求与回顾值得纪念之事的需求,以及理智地思索重大问题的需求等等。(注:A.W.Levi:The Humanities Today,转引自《〈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前言》。)对此,史密斯认为,在列维所提供的人文学科框架中,“传承的艺术以历史为活动的特殊场所,与艺术史这一学科相关联;批评的艺术以哲学为典型的领域,与艺术哲学或美学相关联。这样一来就使沟通的艺术与语言和文学融合在一起。”同时他说,“如果我们承认视觉艺术具有沟通的能力,如果我们把艺术评论与培养提高心灵感应者充分理解这种沟通的能力联系起来,那么列维所划分的三类艺术(即沟通的艺术、传承的艺术与批评的艺术)就可以在界定多学科艺术教育构想的过程中得到说明。”至于艺术创造,史密斯把它划归为第四类艺术,即“创造的艺术”(the arts of creation)。通过艺术创造活动,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从而有于助深化艺术作品的了解与鉴赏水平。在列维和史密斯看来,艺术创造与其他几门学科地位是相当的。(注:列维 史密斯《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第257页。 )由此看来,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所涉及的四门学科(即艺术创造、艺术史、艺术评论和美学)与其相应的四种艺术门类(创造的艺术、传承的艺术、沟通的艺术与批评的艺术),在列维所提供的框架中也就彼此关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