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于知识经济具有独特的功能,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已不再是“陪衬”,而是提升为社会与经济的基础之基础。然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之基础”呢?这正是当前教育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一 我们首先将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形态假定为两种,即“前知识经济”和“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是相对于前知识经济即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新的经济形态,对经济起决定作用是人掌握的知识,因而它在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知识经济取决于知识,知识取决于人,很明显,一个合逻辑的演绎结论就是:知识经济必须以为人本,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经济领域中注入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文精神。过去的经济形态总是抗拒人和异化人的,知识经济恰恰相反,它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以最大的力量来提升人的价值。因此我们可以说,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关键是人才。在知识经济中,教育起着传播知识、生产知识和再生产知识的重要作用,直接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有人认为,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把教育作为一门知识经济产业来看待,这个意见的确不无道理。 前知识经济是物本位经济,是物质型经济。传统的农业经济是以土地和体力劳动为基础,以土地的种植为中心,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工具是犁、锄头等。在农业社会,谁拥有土地,谁就拥了财富。在工业经济时代,基本的生产要素是资本和能源,是以大规模使用或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机械化、自动化是其主要特点,在这种社会中,谁拥有资金谁就拥有财富。前知识经济时代,对经济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即土地和资本,那是物本位的时代,人受到物质的统治,人为对象所异化。在前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至多也只是一种“陪衬”而已,谈不上作为基础和起决定作用。 知识经济是人本位经济,它客观上要求人本位教育与之相适应,换言之,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迎来知识经济时代,也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是观之,改变现实中那种见物不见人、见书不见人、见分不见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教育中高扬人文精神和人本意识,已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 知识经济的人本位性质决定了它又是一种具有全方位整合功能的经济形态,实际上,它已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关系安全模糊化了,也就是说人们很难把它们严格区分开来,更难判断它们之间谁是直接关系谁是间接关系。观念、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价值观等方面都成为直接影响经济的因素。知识经济的综合性也对教育在思维方式、内容、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庸置疑,传统教育的线性的思维方式、脱节的内容、单一的方法、不合理的知识结构,绝对是要为知识经济所摈弃的。 知识经济既是一种高度智力化的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那么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就是需要大量能够创新知识的人才。 如果我们把前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看成是过去的经济,那么,知识经济则是面向未来的经济,只有面向未来的知识才具有经济价值,创新知识是面向未来的,创造与未来同在。面向未来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知识能力的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人才的数量,更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评价人才质量,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指标。因此,要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先从知识经济的基础着手,也就是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上下功夫,这也正是教育需要先期投入、优先发展的未来经济学的思考。现代经济理论已证明人的创新理论和企业的知识水平是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内在主要动力。未来社会,劳动结构的转变将使智力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主流,创造性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力竞争和企业间竞争的关键。一般知识当然也能对社会经济进步作出贡献,但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能对社会经济进步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创新知识,谁拥有更强的创造能力,谁就更有力量、更具竞争力。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知识、创新人才,自然也需要创新教育。然而,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决非易事,因为这实际上牵涉到从根本上变革教育、解放教育的问题。既然知识经济已经见端倪,那么,教育不论情愿与否,就非得变革自己、奋起迎战不可,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二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教育与之相适应,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何创建这种全新的教育机制和模式,却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诸多的问题,如新型教育的理念和体系问题、科学结构问题、新课程和新教材问题、新方法和新手段问题、新型师资的培养问题、对创新的系统认识问题、学生的最优发展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研究解决的。一般地讲,建立创新教育必须首先实现教育转型,即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模式化教育转向多样化教育和因材施教,从沉闷僵化的教育转向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应试教育多生产囿于框框、没有个性、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产品”,这种教育显然有悖于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关注有什么样的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对知识经济的先期回应。 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的,其中培养人的创新品质是其最核心的内容。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见智见仁,但不论何种解释、何种作法,如果不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就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要解决好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素质教育就必须是真正的人的教育,也就是说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才能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人的教育就必须赋予学生发展的权利,包括对学校、班级、教师、课程等方面的合理的选择权利,与教师对话的权利,自主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的权利等等。对于教育者来说,实施人的教育,就必须树立教育新观念,重建师生关系,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其中,重新确立师生关系尤为重要。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本来就不平等”的观念,必须予以淘汰,教育者心中永远都应有一个真正的“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