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控式学习的运行机制,就是在学习主体的素质提高上,知、情、意各个相关因素于自控式学习的活动过程中,相互刺激、相互适应、自动平衡或打破平稳、自行组织、不断发展,其间所形成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制约方式。自控式学习,是学习主体知、情、意心理结构及其功能的统一体。自控式学习的各种外部行为表现,实际上只是自控式学习主体内部知、情、意心理结构的功能。所以,研究自控式学习的运行机制,不能只研究它的外部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对其知、情、意心理结构的研究。 一、抓住主干,建立有效的认知发展机制 1、认知发展的涵义 认知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既包含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也包含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知识)。认知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主体认知活动的外在行为来推断其大脑内部进行的认知活动本身。从广义的角度看,认知几乎包含在所有的认识活动中。例如,在获得信息、理解信息、验证信息等过程中包含着认知的成分;在制定计划、执行计划、评价计划的可行性和修改计划等方面包含着认知的成分;在对刺激进行编码、分类和贮存等方面也包含着认知的成分。在自控式学习活动运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上,认知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有机体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一般取决于结构和功能间某种特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由结构所产生出来的某种活动与外在刺激一起促进结构本身的变化;反过来,变化了的结构又将产生新的活动,表现出新的功能。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性(功能)不仅仅是为了维持住结构的当前状态,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结构的发展;但同时,结构的功能水平也只能与结构的现有水平相一致,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心理结构,主要指那些在理论上假设存在的关于各种信息和认识能力的组织,是一种关于认识能力的功能性结构,既包括知识结构,也包括能力结构。认知发展就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认知发展机制就是探讨这种过程和现象的规律、特点以及各种影响因素,探索潜藏在这个过程和现象背后的微观机制,为指导学生主体自控式学习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认知结构的建构 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自控式学习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断地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其中主要是信息交换。皮亚杰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实现的。所谓同化,是指主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输入进行过滤或改造,并将其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当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不适应客体,即不能同化新的刺激情境时,便要调整和改变主体的原有认知结构,使之适应环境,这一过程就叫顺应。当同化和顺应的交替发生处于一种均势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便达到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平衡状态。自控式学习活动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从一个不稳定的认知结构向稳定的认知结构转换。一方面,学习主体通过学习活动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又与主体内在心理环境交流。学习主体是通过不断地与主体外的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以及与主体内原有认知结构进行相互作用,才使认知结构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学习主体思场流的开放性是认知结构建构的基础。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一个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会走向平衡态,这种平衡态内部无差异,或即使有差异也可以通过线性关系表现出来。一个开放系统由于与外界环境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系统可能走向远离平衡态。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内部存在大量差异,表现为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这种系统才可能向更有序的结构演化。自控式学习系统就是这样的一种远离平衡态的系统。自控式学习系统可能处于暂时的平衡态,但更多的是处于非平衡态。外界刺激可能引起自控式学习系统的不稳定,如新异刺激引起的认知冲突等。自控式学习系统内部亦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如不同认知结构的相互竞争等。所以说,自控式学习系统是一种非平衡态,这种非平衡态是导致认知结构的不断更新的条件。 3、认知冲突的形成 自控式学习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控制参量的变化。自控式学习系统的控制参量是由外界信息或问题情境引起的学习主体的认知冲突,其强弱决定着自控式学习系统的状态。当自控式学习系统处于稳定态时,学习主体进行“按部就班”式学习,即用原有认知结构同化环境刺激,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满足、无疑、合理。但当遇到不能解释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情境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疑惑,这时学生便处于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自控式学习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是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契机。自组织系统的进化都要经过“有序→混沌→新的有序”的演化过程。由于自控式学习系统的自组织性,经过认知冲突(混沌)构成一个新的具有更大整合性(有序性)的认知结构,从而驱使一个失衡的系统走向更有序、更稳定、更能抗拒干扰的新的平衡态。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控式学习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它具有有序性程度较低的原有认知结构。当外界信息输入时,就会引发系统内的认知冲突。随着外界信息增强,系统达到临界点就会通过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性、不同学习策略的选择与运用等很多控制参量产生系统内各要素的非线性相干作用,从而使自控式学习系统出现新的稳定态,表现为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这就是自控式学习系统经过“有序→混沌→新的有序”结构生成的杠杆和进化的历程。 4、教学动作的启示 认知发展机制强调学生学习时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加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原因,而教材、教法等一切外部条件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这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有许多启发作用。一是教师在创设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时,必须以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前提,引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的心向,激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策略(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构架好新知与旧知之间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二是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弃“一言堂”的传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教师必须树立教学目标的新观念。有的教师可能认为,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是我们教学的唯一目标。其实,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教学目标比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自控式学习主体更重要的了。四是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内在认知动机的作用。认知学习理论常常用“认知冲突”的观点来解释学生内在认知的功能。也就是说,当学生发现不能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的学习内容或发现新的学习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矛盾时,就会产生紧张和不平衡感,由此而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地探索、思考、提问,一旦学懂了知识,会用了知识,这种紧张感就会消失,产生轻松、满足、愉快的感觉。这种积极的心境又会起到一种良好的自我奖励作用,使学习主体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