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智力研究的局限性 在心理学中,智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智力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评估智力的个体差异,这是长期以来智力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智力研究大多集中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能力方面。例如,斯皮尔曼(C.Spearman) 提出了二因素理论, 认为任何活动的进行都需要两种能力,即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一般能力是指迅速理解关系并有效利用这些关系的能力。瑟斯顿(L.Thurstone)提出了群因素理论, 认为智力的核心是由言语理解、言语流畅性、归纳推理、空间知觉、数字、记忆和知觉速度等7种不同的心理能力构成的。吉尔福特(T.Guilford )把人类智力看作思考运作的产物,提出了以操作、内容和产物为三个纬度的多达150种因素的三维智力理论。 传统的智力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局限性:(1)内容单一。 考虑了学校内所培养的各种能力品质或学术性的智力,而忽视了各种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2)预测力不强。 传统的智力测验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的学业成就,但在学校以外的社会领域却没有什么预见力了(注:余欣欣:《智力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桂林),1996年第4期。第52—58页。)。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生活和事业一帆风顺,而另一些人虽然有同等的智力,却在社会上处处碰壁,这说明决定个体成功和幸福的除了IQ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的因素,传统的智力研究是不全面的。(3)观点凝固化。 智力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遗传因子,一个人聪明与否,与生俱来,后天的环境无能为力或所起的作用很小,智力概念的这种一成不变性,使人们尤其是教育者不能以发展和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的成长。 二、情绪智力的提出 关于情绪智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社会智力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早在1920年,桑代克(E.Thorndike)就提出, 社会智力是指“知觉自己和他人的内部状态、动机和行为,在此基础上采取最适宜行为的能力”,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智力。斯腾伯格(R.J.Stermberg )是社会智力的一个积极倡导者,他所提出的智力三重结构理论反映了智力的三个基本特性。智力成分亚理论,说明智力有其不变性和普遍性;经验亚理论,说明智力有其相对性;智力情境亚理论,说明智力有其特殊性,因人而异。其中,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主体对生存环境(主要是人际环境)的一种适应,选择和改造行为”,对于情绪智力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8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嘉德纳(Gardner )提出了多元智能结构理论,认为人的智能至少包括言语能力、数理逻辑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体能能力、人际能力和内省能力等(注: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第42 —44页。)。其中最有价值的是提出人际能力和内省能力(即体察自己内心的自我审视能力和理解他人内心的人际关系能力)。这两种非理性的情绪体验能力已经接近情绪智力的内涵。 心理学研究表明,边缘系统是情绪和动力中枢,情绪从边缘系统产生,经神经信息通道,传入大脑皮层,再经皮质整合产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从而影响和支配人的决策和行为。在长期的生活中,边缘系统与大脑皮层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相互影响机制,从而构成了情绪智力的神经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情绪不仅对逻辑思维或智力有帮助,而且已经成为智力的一部分,情绪智力的概念由此而产生。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Peter.Salovey )和约翰·梅耶(D.Mayer)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 认为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他们用情绪智力来描述如下情感特征:同情和关心他人;表达和理解感情;控制情绪;独立性;适应性;受人喜欢;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坚持不懈;友爱;善良;尊重他人。认为这些情感特征是决定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注:美劳伦斯·沙皮罗:《如何培养高EQ的孩子》,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8 月,第4—5页。)。 心理学家兼《纽约时报》专栏作者丹尼尔·戈尔曼(Goleman )接受了沙洛维(Salovey)的观点,认为情绪智力包括五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当某种情绪刚一出现便能察觉,这种自我觉知是情绪智力的核心。 2.管理自我。调控自我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地适度,这种能力建立在自我觉知的基础上。 3.自我激励。为服从于某一目标而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是一个人集中注意力,自我把握,发挥创造性所必需的能力。 4.识别他人情绪(即移情)。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和欲望。 5.处理人际关系。调控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注:美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8月, 第42—44页。)。 三、情绪智力的作用 (一)情绪智力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情绪智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承受外界的压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良好的情绪智力表现在:能够恰当地认识、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激励;能够认知和评价他人的情绪,并且据此作出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协调好人际关系。一个具有良好情绪智力的人即使在承受重大压力和挫折时,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保持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反之,情感弱智会导致心理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从而影响智力的正常发挥,给一个人的事业和前途造成不利影响。最新的研究表明,情绪智力缺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因为它会导致许多后遗症:心理压抑、冲动好动以及暴力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