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亚国家的政治转型及其特色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路曲,山西大学政治学系(太原,030006)

原文出处:
政治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在对东亚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力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自80年代以来东亚国家由经济发展引发的政治转型。并认为,这一时期东亚国家各国政治转型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权力的扩散是在国家体制内部进行的,这与西方的政治多元化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东亚国家各国政府在介入经济的过程中几乎把所有的社会力量都纳入“国家合作主义”的体制之中了,而西方的社会一直保持着对国家的强大压力。


期刊代号:D0
分类名称:政治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04 期

字号: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政治权力结构

      政治学家在描述东亚各国的政治权力运作时,常使用“个人魅力”一词,其实际含义是政治的运作是依赖个人关系而不是政治体制。在西方,制度是政府发挥功能的基础,但是在东亚国家人格化的社会中,在那些行政机构、政党、压力组织和立法机构还不成熟的国家里,政治意味着建立关系,建立那种个人交易性的关系,因为它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更能保护个人的利益,即东亚国家的个人化的联盟完成了西方通过非个人化的法律体制而完成的事情。尤其能证明在东亚国家政治生活中盛行个人魅力的是这些国家对具有强制力和个人影响力的领导人的依赖。许多这样的领导人支配着东亚各国的政治运作。例如,北朝鲜的金日成和金正日,越南的胡志明,新加坡的李光耀,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菲律宾的马科斯,缅甸的奈温和印度尼西亚的苏加诺和苏哈托,马来西亚的拉赫曼和马哈蒂尔。而且,几乎这里的领导人一上台,就逐渐成为靠个人魅力掌权的领导者。因此,东亚国家领导人的权力基础并非完全来自于它们的宪法,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由其强有力的个性产生出的能力和社会政治文化。他们一旦掌握了权力,就总是利用国家机构来维持手中的权力。这些领导人都有很长的任期。一般来说,当这样的领导人失势或去逝后,整个政治体制都要发生变化。

      自八九十年代以来,新一代领导人已经在东亚各国掌握了权力。这些新领导人比起他们的前辈来较少靠个人魅力发挥作用,尽管如此,人格主义仍然使他们的权力行使和移交带有浓重的人伦色彩,因为这些国家的政治文化还认同具有个人魅力的领导人。这些新领导人也仍然愿意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虽然当代东亚国家新一代领导人都在努力建立新的法治政治,但他们同时也都在树立自己的权威。在某种情况下这或许是不得不为之。

      各国政治权力的基本载体是政府,而政府是由各大政治势力组成或受其影响和制约的,因此,一国的政治权力结构是各大政治势力在国家政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及其相互间的制约与平衡的综合反映。在东亚,虽然各国的国情有所不同,但决定其基本政治权力结构的主要政治势力不外是:政治精英、政党、军队、工商界组织和宗教势力等。政治精英的作用上面已有所论及,工商业组织的作用下面还要论及,因此这里主要谈谈政党和军队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是在其自身的现代性因素还不够成熟时因外部因素的输入而强行启动的,因此它需要诸多强力因素的推动,这就给政治精英、一党政治和军队等强力因素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条件。在东亚国家经济高速起飞的60—90年代,各国一般都选择了一党体制或一党为主的政党体制。东亚各国在战后的四五十年代都有一个短时期的政治动荡和多党竞争的经历,但那时的多党竞争并不是民主发育成熟的标志,而是在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初期,众多政治派别不断分化组合以形成政党的一个必经阶段。此后,各国都逐步形成了一党或一党为主的体制。与此相伴,东亚多数国家或地区在50年代至90年代也出现了军人统治的局面。

      在印度尼西亚,1959年苏加诺开始推行“有领导的民主”,这是一种消除政党竞争的软权威主义的政策和体制形式,虽然没有成功,但其结果是1966年苏哈托建立了“专业集团”一党执政的政府。早在苏加诺执政的初期,印尼的军队就开始介入经济领域,接管了荷兰人的企业和种植园。在实行“有领导的民主”时期,军队由于镇压了地主叛乱并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西伊里安,势力大增,成为苏加诺的决策中心——“最高指挥部”——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最终导致了苏哈托的上台。苏哈托的军人政权几乎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的政治权力,并深深地介入了经济生活,一度使经济发展很快。印尼的一党为主的体制和军人执政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年。泰国自1946年出现政党后,并没有形成一党制或一党为主的政治体制,总是有几个实力相差不大的政党活跃在政治舞台上,有时一党执政,有时多党联合执政。但泰国政党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其不成熟和软弱,因而其成为军队的统治者蔑视的对象,军人多次发动军事政变,实行军政府统治。军事政变和军人政权构成了泰国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其说泰国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不如说是一个军事管制国家。泰国军人政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军人只掌握国家的根本政治权力,而不控制国家的所有权力,也不控制地方权力,更不介入经济领域,这一点与缅甸和印尼有很大不同,与韩国和菲律宾也有所不同。缅甸在1962年发生了军事政变,军政府直接掌权,12年后,奈温建立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进行了20多年的一党统治。缅甸的军队到1958年开始介入国家政治生活。1962年正式建立了奈温的军政府统治。军队的绝对统治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而且也渗透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各部门多由军人掌管。1988年虽然发生了民主运动,但目前还没有改变军人统治的动向。

      菲律宾的两党制从战后延续到1972年,比其它东亚国家的时间都长,这似乎可以归结为美国的影响。但此后,马科斯实行了军法管制,取缔一切政党活动。到1978年至1986年是马科斯的新社会动党一党独大和独霸的时期。此后,在人民革命的支持下,反对党联盟推翻了马科斯的独裁统治,在东亚最早地实现了多党制。韩国自60年代直至90年代后期,民主自由党一党执政的局面维持了近40年,直到1998年金大中当选总统才标志着多党制度的初步形成。菲律宾的军队在战后清剿游击队的战斗中得到发展,其后,为了消除产生暴乱的根源,政府让军队充当“经济建设队”的角色,并使其制度化。因而,菲律宾军队的作用是从经济社会领域向政治领域扩展的。1972年马科斯实行军事管制后,军队全面介入国家政治生活,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中扩展了自己的势力。但菲律宾的军队从未发展到象缅甸、印尼和泰国的军队那样,建立起军人政权。韩国的军人政权从战后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60年代初也有昙花一现的文人政权,但没有什么影响。朴正熙时期韩国的经济发展很快,然而这一时期军人政府在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达到了顶点。金泳三总统上台是军人政权瓦解的标志。尽管两国在形式上都完成了由一党制向多党制、由军人政权向文人政权的转变,它们的民主政治也很不成熟,不但政党内部还存在着浓重的庇护关系,缺乏现代性。而且政党之间的竞争也深受个人魅力的影响,并不公平,因而政党组织本身的价值取向仍然是垄断权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