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效益,指的是效果和利益,是效果和利益的统一。效果是指由行为产生的结果、成果。利益即成果的增长和富裕。效益又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而言,事物的活动及有机载体就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任何一项活动或产品,只要有投入、有消耗,必然就要有产出、有效益,这是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条定理。物质文明建设须讲效益,这乃人所共知。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精神产品,同样需讲效益。精神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又有商品形态。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但是,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又有本质区别,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服务的,它的社会效益始终占主导地位。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毫无例外,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倡其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特殊而复杂的生产活动,它既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又有精神成果和相应的物质成果的产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其效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长期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存在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它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期才能渐渐显露出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将经历一个部分显露、较大幅度的显露、充分显露等发展过程。因为,就一项精神活动或一种精神产品而言,其效益在开始时的显露肯定是不完全的,不充分的,甚至是零碎的,片面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及对师生员工的教育、管理,把先进正确的思想、科学的世界观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潜移默化、由少至多地逐步积累,并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投入”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以后,变成认识世界及周围事物的力量,再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它必定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并非把所接受的东西全部立刻表现出来,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是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较长的过程。如对大学生立志成才的教育,其效益是难以在短时期内显现出来的,但它却潜存于人的身心之中,潜移默化,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将会逐渐得到体现。 2、间接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实现过程中, 要经过两次转化。第一次转化,产生“直接成果”,表现为受教育者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变化和思想觉悟的提高。第二次转化是受教育者把提高后的思想觉悟转化为物质力量,产生“间接成果”,即体现在他所从事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之中。后者所表现出来的效益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里更具有代表性,亦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主要是通过其“间接成果”形式体现出来的。这种效果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不很明显,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飞跃。它会使人们释放出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如,有的人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能够舍己救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与他们所受到的思想教育和正确世界观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3、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效益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直接作用于师生员工的思想所产生的精神成果,它通过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表现出来。如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些人沾染上了拜金主义、重利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面对这种思想,开展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按十五大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德、讲奉献,才能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及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作风,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这就是精神效益的具体体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效益指的是以师生员工的行为为中介,使精神效益转化成物质效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着眼点不能光停留在精神方面,它的最终目的,是要以自己的精神成果保证和服务于物质文明建设,它通过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觉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这种精神力量作用于物质,使精神成果转化为物质成果。 4、扩散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向人们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判断、 价值评价,这就使人们有了一种努力方向,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清楚明了。而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对人们先进思想的播扬,向外扩散,起到“灯光效应”,产生辐射效果。例如,通过先进人物如孔繁森、焦裕禄等人的事迹的宣传,可以激励广大师生员工以他们为楷模,去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 只有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特殊性,才能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才能真正提高其工作效益。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效益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重效益、重实效摆在首位。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由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但在市场经济的一般经济特征与经济原则上又有共同点。同时,市场经济又是一种利益驱动经济,它的基本活动原则是以等价交换为基础,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市场经济以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为动力机制,但社会主义反对的是极端的功利主义,它并不反对人们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为了保障人类的共同利益,社会主义就应把利益原则升华为效益原则,因为,只有效益的提高,才能保证利益的最终实现。 当前,全党全社会的各项工作都要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精神生产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已逐步引入精神文明领域,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开始在精神文明活动中起调节作用,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形成为一种特殊的“产业”。一些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日益突出。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不讲经济效益。但精神产品又是一种特殊商品,更需讲社会效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把效益观放在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