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8)06-0057-05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具有情感心理色彩的人为教育对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需要和全面发展需要。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解决人们的认知问题,更要解决伴随认知而来的情感心理问题。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情感需要、心理特征和价值需求,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和效果增强的关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需要注重场域选择和情感营造,创设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主题内容的情境场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从人的情感心理满足和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角度出发,需要重视发挥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纪念性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纪念性空间,“是有思考、情感、精神和社会功能的场所,是一个回忆往事的地方,一个哀悼的地方,一个沉思和集会的地方”。[1]作为一种古老而有生命力的空间类型,纪念性空间是人类社会化情感的物化形式,是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体现。[2] 当前有关纪念性空间的研究,在史学界颇受重视,尤其颇受新史学研究者的青睐。研究者对纪念性空间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三种分类:其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将纪念性空间划分为个体纪念性空间和公共纪念性空间。个体纪念性空间强调的是与地缘、血缘、亲缘相关联的空间,如墓地、家庙、祠堂等。公共纪念空间强调的则是由国家或社会统一组织修建的纪念场所,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等。[3]其二,从建筑学角度分类,将纪念性空间划分为纪念性建筑环境空间和非建筑环境纪念性空间。纪念性建筑环境空间,包括以博物馆、纪念堂、故居、纪念塔为代表的纪念馆,以纪念雕塑、石刻、柱、亭、牌坊为代表的纪念碑,以及寺庙、宫殿、祠堂等。非建筑环境纪念性空间,则主要包括纪念园、纪念广场、遗址公园等。其三,从最初建造的意图角度分类,将纪念性空间划分为意图性纪念空间和非意图性纪念空间。所谓意图性纪念空间,强调的是在建立之初就有明确意图和打算将它建成纪念物,如牌坊、纪念馆、亭、碑、祠等,在建立之初就希望“通过建筑、雕塑、碑、柱、门、墙等元素来进行空间的限定和形象的塑造”,“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从而表达出空间的纪念性”。[4]而所谓非意图性纪念物,则是指在建立之初并没有意图和打算将它建成纪念物,如名人故居、历史事件活动的旧址、重要战争战事遗址等,在当时并没有要将它建成纪念物和纪念空间的主观意图。 纪念性空间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纪念性空间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类进行着有目的的活动,反映着从事纪念性活动的人对自然、社会、自身的认知状况和对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表达和认同。对此,法国记忆研究学者皮埃尔·诺拉认为,纪念性空间具有回溯性和前瞻性的双重功能:回溯性功能让人们回溯历史、唤起记忆,前瞻性功能则让人们获得历史认同、确定未来发展。[5] 从历史发展来看,纪念性空间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从古代的宗庙到现在的纪念馆等,逐渐成为社会群体或者个体记忆的情感空间,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提供“记忆之场”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场地。实践证明,选择在什么样的场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纪念性空间的特征,使得记忆不只停留在语言与文本中,更存在于以博物馆、纪念馆、故居、陈列馆、纪念碑、遗迹等为载体的现实性空间中。通过这些载体,一个民族和社会的记忆能够代代延续下来,形成一个记忆的“场”。[6]在“记忆之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教育对象的介入感和共鸣感,使教育对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来看,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人们想到的最佳“记忆之场”就有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一系列历史纪念空间;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有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旧址、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毛泽东故居、邓小平故居、井冈山、延安等一系列红色记忆空间。2012年以来,国家为发挥红色纪念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教育”功能,将1840年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奋勇抗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充分显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景点。2016年,全国登记的革命旧址33315处,其中国家级保护革命旧址477处,121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被纳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81处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7] 2.营造“场所精神” 空间性构成纪念空间的基本特质,是人类社会化情感的物化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活动、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在物化之后成为场所,蕴含着特有的精神,它能引导人们的思考方向,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归属感。比如,延安凤凰山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王家坪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旧址、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延安宝塔、南泥湾等纪念性空间,营造出来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九月会议旧址、中共中央接见苏共中央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代表旧址等纪念性空间,营造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在海南,云龙改编旧址、冯白驹故居、母瑞山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纪念性空间,营造出来的是“艰苦卓绝,孤岛奋战,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历史纪念空间所蕴含和释放出来的场所精神,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满足人们对精神层次的心理追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