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均以调动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彼此沟通,并采取一致行动为其工作之根本,这就是思想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 首先,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我国是思想教育活动的主体。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主要特征为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的教育者分为三种形式:个人主体、集体主体、社会主体。在思想教育活动中,社会主体是全体教育者、受教育者,是以共同的社会利益为基础进行思想教育活动的人们的总体。在我国,几种形式的主体都只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交往,双向沟通,显示出双方社会主体交流的复杂性。其共同特点有: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或接受思想教育信息时具有能动性。 人们都在一定的信息网中生存,但是教育者只是凭借媒介传播思想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只是从媒介那里取得自己所需、所用的思想教育信息,而他们都不是受媒介操纵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不是呆板地传播或接受信息。任何一个教育者都不是一部广播器材,任何一个受教育者都不是一部录音机或录像机。教育者在制作思想教育信息过程中和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教育信息的过程中,都将自己在实践中形成的个性特征、知识经验、处事态度等对传播和接受的思想教育信息进行“加工”。教育者、受教育者对思想教育都具有一定的态度,有的赞成、同意或拥护,有的反对、否定或拒绝,而且这些态度在制作和接受信息过程中都在不断变化。另外,教育者、受教育者都要根据意识来判定是否运用已获得的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2.教育者、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定势”。 所谓“定势”,主要是指在过去经验的影响下,心理处于一种准备状态,从而对解决问题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专注性和趋向性。教育者、受教育者心理上的定势是在他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由于教育者的目标不同,政治倾向不同;受教育者的需要不同,“自画像”不同;又由于教育者或受教育者所伴随的外部现实情况不同,社会要求不同,就使不同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有不同的定势。 3.教育者、受教育者都具有一定的个性特征。 思想教育大都是针对个体进行的。但亦在一定目标指导下,针对群体实施教育。但无论针对群体或个体,当外在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内在的心理过程时则是在个体中进行的。教育者、受教育者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经历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就产生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在教育过程前及教育进行中都强调要“因材施教”。 教育者、受教育者除了以上特点外,他们还具有情感,就是对思想教育信息的喜爱、满意、愉快或厌恶、憎恨等。 其次,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思想教育系统的其它要素相比,他们是最重要的因素,是核心因素。 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思想教育系统发生了长足的变化,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甚至电话等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思想教育的主要载体,其中电视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一天24小时除了工作、睡眠外,几乎都在媒体包围中度过。人的生活物理空间缩小了,而行为半径随着媒介作用的扩大而延伸到很大的社会空间。但是,人的情感表达、动作、姿态等可见可感的成份在人际关系中逐渐减弱。人与物的关系的急剧强化和人与人关系的迅速削弱,的确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疏远,人情的淡漠,社会心理的失调,就是西方学者所说的“信息环境使人趋向个性化”。日本学者提出:“信息环境把人自己封闭在‘自我’之中,成为了所谓的‘容器人’。”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人们面对的电影、电视、书刊、广播等信息环境,实质上不是现实客观环境,而是经过复制的环境。复制环境有极大的人为性,人在其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剧是人编的,小说是人写的,电视是人制作的……在信息环境之中,人与信息环境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社会环境的部分关系,人与媒介的关系有时掩盖了人与人的关系。 在传播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思想教育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人。信息要由人来采集、加工、制作、传播,现代媒介要由人来操作,信息环境的作用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另一种表现。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仍然是人。 再次,充分调动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取得最佳思想教育效果的前提。 思想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交流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意识、交流情感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者按教育目标采集、制作、传输信息;受教育者选择、接受信息都是受人的自发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影响和制约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小生产时代,由于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低下,又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制约,在管理活动中,财、物的作用相对比较突出,在与这种方式相适应的家长制管理方式下,是根本不可能认识人本原理的。西方学者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揭开了现代管理的序幕,使人类的管理活动由过去的单凭个人经验、能力、知识进行管理发展到运用科学管理的模式、程序和方法进行管理。他虽然也意识到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他的科学管理理论总的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之上的,遵循的是效率、技能的原则,重视的是以经济的诱惑来收买职工的服从,用权力和命令来保证管理实施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因此这种理论并不能彻底解决关心人、尊重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也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