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20)7-0051-0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成立以来,一直呈现出一种研究态势,即学科细分与交叉研究互动趋势日益明显。所谓细分研究,是指在坚守本学科根本属性的基础之上,通过深入地细分研究推动本学科整体发展,并在其基础上,随着对学科整体研究的深入,又催生出新的细分研究,进而呈现新的分支学科与理论的过程。所谓交叉研究,是指立足于本学科立场和根本属性及学科边界,借鉴其他相近学科的有关范畴、概念以及研究方法来深化本学科研究,丰富本学科的内容、体系以及研究范式。学科细分研究和交叉研究的互动与统一性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普遍规律性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细分与交叉研究,主要是指学者们依据自身的学科背景和学术造诣,将自身所擅长的学科理论与方法移植、杂糅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之中,用以阐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在整体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学科形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成立到今天,其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使得交叉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学界通过借鉴和吸收法学、哲学、政治学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尚不到40年的时间里,学科细分研究与交叉研究并行不悖地发展,学科细分与交叉研究的互动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简单化、平面化、静态化、单向化的理论移植和借鉴逐渐向综合化、立体化、动态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筹备到创立、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细分研究与交叉研究互动、彼此相互作用,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过程。当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细分与交叉研究,毫无疑问既要避免在细分研究中沉浸在自己熟悉的学科自说自话、各敲各的锣鼓、各唱各的声调,也要规避在学科交叉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对学科本体发展的桎梏。因而,要辩证处理好细分研究与交叉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有机统一,相互推进,这其中最为根本的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立场,坚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位意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细分研究推进交叉研究统一于学科理论的自我超越 学科细分与交叉研究方法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前沿研究方法,运用该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促进学科研究的深化与学科间的交叉整合,进而更深入地从专业深度和学科整合上揭示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提炼学科理论,完善学科理论体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内蕴着学科细分与交叉的历史积淀和互动特性,这种细分与交叉研究的统一性使得一切有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知识都能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空间。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属性耦合了学科发展的趋势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298。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是集小流成大河、集小成果为大成果的过程,即聚集一定量的细分研究成果而汇成整体成果的过程,是基于某一学科背景的细分研究而到交叉研究再到整体综合研究的过程。1984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这一文件的颁发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正式创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创立开始就呈现出鲜明的交叉学科特性,有学者直接认为其是一门交叉学科,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借鉴了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有益成分,经过综合提升后整合性较强的一门交叉学科。”[2]序言这恰恰耦合了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20世纪初,欧美许多国家在教育书籍刊物中相继出现了“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y)”等说法预测未来学科走向。钱学森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将是交叉学科的时代。”[3]在学科创建初期,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学者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时,解决学科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复杂问题,必须具有交叉学科视野,科学合理地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即“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研究思维的新发展、新成果,根据本学科学术发展的需要,及时转化和消化到本学科领域,为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提供新的知识积累、新的方法论借鉴和新的思维启发”[4]。当然,这种交叉研究要建立在本学科内部长期积累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期细分研究内蕴着历史积淀和客观必然 马克思认为,“人们当成他们本身历史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5]608,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有相应的专家学者群体作为依靠,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建期,受客观历史条件的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人才缺乏,于是便从其他相关学科中调转一批学者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队伍中来。这些学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耕耘已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他们根据分工要求和学科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专长,倾心尽力,贡献才智,既分别从不同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又期望能较全面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架构提供学理支撑,这不可避免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明显细分研究的特征。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创建初期到底要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形态,当时并不是十分明了。学者们依据自身所擅长的其他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实践,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形成一股合力,奋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到今天之所以成就蔚然,“它是我们几代人花费心血、辛苦耕耘来的,它是我们进一步前行的导向”[6]188。概而言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批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主要力量。他们往往从自身熟悉的学科视角出发,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的理论体系、概念、观点等,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融合发展。正如有学者所言:“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只有不同流派充分发展,通过比较鉴别,实践检验,才能实现取长补短、相互融合。”[7]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细分研究成果不断生成、深化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交叉研究的方式不断深入地系统地研究的过程。随着两种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迫切地认识到,探究如何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如果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或某几个学科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把握就难以从整体上进行考量,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全貌容易被一些碎片化现象所遮蔽,研究成果往往呈现明显的单一学科特征,研究结论可能会以偏概全。因此,倘若不能从交叉学科的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多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就难以再向前进一步。也许从某一学科的视野出发,一时会得出被认为是合乎真理的认识,但极有可能隐藏着暂时没有被体察到的而将来会显露出来不尽合理甚至错误的认知。这需要学者们在面对一个个鲜活、具体、复杂的问题时突破单一学科视野的局限和对学科认知的制约性,以交叉学科的知识储备为推进学科研究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