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部分人员利益观念日趋强化,是政治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之一。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增强内部凝聚力,提高政治工作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外在表现:争、要、调、捞、瞒 所谓利益观念强化,是指以下现象:对物质利益和可能影响到个人利益的方面“越来越计较”,关注的程度越来越强,主动谋求的行为越来越多,遇到实际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决定取舍的意向越来越明显,以致领导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越来越难办”。这种日益强化的利益观念在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归纳为争、要、调、捞、瞒五种现象。 争——当遇到调职晋衔、配备班子、评定职称、分配住房、评功评奖等问题时,“主动出击,自我争取”,特别是有比例限制时更是在领导面前摆出自己的独特“优势”而“据理力争”。以前那种“发扬风格”、“见荣誉就让”的高姿态已经鲜见。 要——采取各种方式向领导提出个人利益方面的要求。有的直言不讳地向领导要名、要利、要奖、要官、要权。有的采取“迂回战术”间接地向领导说情、传话和施加压力。还有的明知某些利益与己无关,但也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理,向领导提出要求。 调——就是通过各种关系调到自己认为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单位。 捞——就是利用各种条件、各种途径、各种方便捞取个人好处。 瞒——就是采取欺骗手法多发实物和补贴。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基本特征是个人主动参与利益分配和自我调节利益分配。 利益观念强化现象有四个特点:一是在思想动机上,并非拜倒金钱的脚下,追求吃、喝、玩、乐,而是力图在现有条件下使个人物质生活有所改善,虽然是利己行为,但不是利己主义。二是在谋取手段上,并非不择手段,多是打点“擦边球”或“轻微犯规”,虽然显得有点自私,但不是大的“犯规越界”。三是在组织纪律上,并非踢开组织自我奋斗,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个人提出,领导决断,最终组织“说了算”,虽然程序不对,但不是无组织行为。四是在工作上,多数人并非对工作不负责任,有的工作还比较出色,虽然有时闹点情绪,但对工作无根本妨碍。因此,对于利益观念强化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加分析地一概斥之为“思想觉悟不高”、“拜金主义表现”、“一切向钱看”,而应实事求是地正视它,下功夫去研究它,探求其规律,掌握处理的正确办法。 内在原因:利益与价值并存 利益观念强化,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旧的体制已经打破但还在起作用,新的体制虽然初创却又很不完善,新旧两种机制的相互碰撞、相互干扰而形成的,是社会、政策工作等方面的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复杂的深层次的多方面原因: ——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平时期,国家倡导人民为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而努力奋斗,人们将安居乐业视为革命和建设的合理归宿,个人利益就成为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引起普遍关注。如果说在突出政治的年代里,人们的物质欲望受到人为抑制的话,那么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人们,则使物质利益回归到其本来位置,不再认为“金钱乃是万恶之源”,“君子言义不言利”,而还金钱是商品交换和流通一般等价物的本来面目,既言义又言利,在利益方面不再羞羞答答、“理屈词穷”,而是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提出来。 ——不断强化的个体本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经过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生追求逐渐向个体本位和个人利益方面倾斜。民主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要参与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任何事务;竞争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机会(包括经济收入和个人财富)显示自己的存在价值;公平意识的增强,使得人们觉得必须按劳付酬而计较利益得失。从另一角度看,人们关注个人利益,多数人并非关注利益的本身,而是关注利益的分配是否公正,追求人格上的平等、经济上的按劳分配和自身劳动的公正评价。利益不在多,公正则平;福利不在好,公平则安,这是官兵关注个人利益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不断变化的经济地位。改革开放对人们切身利益的冲击之大之深是空前的。有的得大于失,有的得等于失,有的得小于失,有的得到的多,有的得到的少,出现了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计划经济体制下形式的社会集团(阶层)之间利益分配的平衡式已经打破,社会集团和阶层之间的经济地位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一部分人的经济地位呈下降趋势。例如军人就比较明显,其原因是,军人经济收入单一而相对固定,工资年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军人工资收入相对下降;家庭牵扯精力大,家属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奖金等工资外收入较低,甚至下岗待业,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转业安置个人支出增大,本人探亲、家属来队比一般居民开支增多,使军人家庭收入的保障率相对较低。这样,军人家庭整体生活水平就相对下降,收入低于当地同龄人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军人家庭成员在经济收入上也出现了夫不如妻、父不如子的现象。军人经济地位的变化,加上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尚富奢侈”风,从而使军人的社会地位下降,造成心理不平衡,因此力图维持原有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而关注个人利益。 ——腐败风气的消极影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贪污受贿、公款吃喝、要官给官等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公事私办、私事公办等不良风气的存在,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在福利待遇方面实际存在的“闹而多则优”的现象,都每时每刻无声无息地误导着人们。于是,有的人就认为“不要不给,要了才给,只好去要”;“不要白不要,白要谁不要”;“领导不关心,只好自己操心”,“以权谋私都平常,向组织提点正当要求算什么?”并认为自己的行为与某些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为信条的领导干部相比较,“觉悟要高得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