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9)01-0097-04 劳动精神,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精神状态、精神面貌、精神品质。[1]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指导下,中国广大劳动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伟大实践,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内涵不断丰富,呈现“尊重劳动、劳动平等”的价值导向性,倡导“劳动创造”的实践创新性,强调“劳动神圣、劳动光荣”的精神幸福性。进入新时代,如何深刻把握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和深刻蕴含,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学生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 “劳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人的本质。”[2]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的精神产物,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性,又体现广大劳动者劳动的实践性,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又蕴含文化基因的传统性,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生成的思想源泉。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属性和劳动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劳动精神的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3]这说明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精髓,对劳动及劳动者的地位和尊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形成发展注入了中国元素。 2.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实践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广大劳动者奋勇拼搏、艰苦创业,这种强大精神力量是新时代劳动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首先,革命斗争是劳动精神的现实基础。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劳动者通过把劳动实践与革命斗争相结合,形成了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等革命斗争精神,构成了劳动精神的现实基础。其次,民族精神是劳动精神的核心要素。一代代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为民族精神注入新能量,不断丰富着民族精神的博大内涵,劳动精神既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崇德尚礼、公而忘私的民族情怀,又体现了知行合一、自立自强的人生追求。最后,时代精神是劳动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劳动者的创造性实践和不断探索中,激发出蕴含着自主性、首创性、先进性元素的劳动精神,不断为时代精神注入新能量,凸显并丰富了时代精神的内涵。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劳动精神生成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而著称的民族,也正是凭借着劳动精神,我们书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劳动精神与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文化传统分不开,传承劳动精神需要我们将传统文化中的良性基因加以创新性变革。首先,勤劳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创造出璀璨的民族文化和辉煌的民族历史都要归功于劳动。其次,尊重劳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等,均体现了以劳动人民作为强基固本的思想。最后,传统文化作品注重对劳动精神的人格化塑造。比如,《诗经》等文学作品就生动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劳动实践的赞美、尊重和认同,让劳动精神从根基上就拥有了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崇尚劳动的人格化品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劳动精神生成的价值导向。劳动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既包含对劳动价值的判断,也包括对劳动的态度,生动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劳动内容。首先,劳动价值的回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相吻合。中国梦的实现“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准则,与劳动精神的价值倡导高度一致。只有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才能确保“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在中国大地落地生根。其次,劳动态度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相契合。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态度,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高度契合。最后,劳动实践的锻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相融合。劳动实践中锻炼的岗位意识、职业精神、进取精神、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等,正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呈现。 二、新时代劳动精神的核心内涵 新时代劳动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在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劳动观念,而且还彰显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理念,倡导“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生成了一种“劳动者至上、劳动者平等、劳动者可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