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4)06-0009-03 新媒体是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四大媒体的“第五媒体”,它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是数字化的传播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支撑使得新媒体诸如网络、数字杂志、手机短信、触摸媒体等有了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传播特性。这些新的传播特性对话语关系中的“说者”和“听者”带来了巨大影响,逐渐创设出新的“话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话语表达的过程。在新媒体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应逐步实现内容的话语转换。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及其创设的新的话语环境 当今社会,新媒体的“身影”已无处不在,基于计算机技术之上的新媒体有着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这些特性使它为受众所“青睐”,成为改造话语环境的强大力量。 第一,新媒体具有“超时空”的传播特性。“超时空”即指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是指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几乎具有与事件发展同步的特点,新媒体的传播具有超强的即时性。以微博为例,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微博即时报道发生在身边的任何事件,几乎达到与事件发展相同的速度,受众通过微博可以即时了解事件动态,并且通过微博转发及其他网络互动形式,使事件的扩散速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超越空间是指信息的传播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不仅突破了国内地域的界线,也突破了国家与国家的界线,信息的流动已经没有了国界的束缚。新媒体“超时空”的传播特性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场,人们在新媒体境遇下倾听话语、编织话语、传播话语。 第二,新媒体具有“双向互动”的传播特性。如果新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只是在时空上有所超越,那么它还不能说是“革命性”的进步。新媒体的革命性的进步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只能进行单向线性传播的束缚而带来了信息双向互动的可能。新媒体境遇下,每个受众都有机会成为“自媒体”,他们都有渠道表达自己对于传播内容的看法,同时他们也有能力制造话语、传播话语,改变了传统的狭隘的在传播者规定的渠道内回馈信息的状况。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信息的流动呈现交互性,传播者传播的信息会受到受众的制约,信息的来源已不限于传统权威媒体,事件的解读也不限于权威的解读,受众制造的信息在某些时候甚至能影响话语方向,受众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制造,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不再是线性单向的,而是互动共生的。 第三,新媒体具有“多人参与”的传播特性。如果新媒体仅仅只限于单个个体与传播者的互动,那么新媒体所创造的世界就不会那么激动人心。新媒体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将人们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团体、组织、社区,这种聚集尤其表现在人们对于某一公共事件表达观点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其中大批观点相似的人通过新媒体在虚拟空间聚集,通过各种渠道发表他们的观点,不断扩大的队伍发出日益响亮的声音,在一定时机下成为“社会舆论”。在虚拟世界的背后是现实世界个人的话语表达,虚拟世界的舆论成为影响现实世界的力量,成为制约权力的手段。正是新媒体这种“多人参与”的特性使得人们有了聚集的途径,也只有聚集才能真正产生有效的力量。 新媒体“超时空”、“双向互动”、“多人参与”的传播特性,使社会话语环境有了从“权威环境”向“博弈环境”发展的可能性。所谓“权威环境”,是指在话语关系中“说者”与“听者”的关系是自上而下、教育与被教育、“说”与“听”的关系,信息呈现的是一幅单向流动的画面。在这种环境中,“说者”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垄断媒介和知识,完全掌握话语权,“说者”在传播过程中仅只把“听者”当作一个个“容器”,或者把“听者”当作靶子,仿佛他们“中弹即倒”[1](P176)。但是在“博弈环境”中,“说者”和“听者”本身的界限业已模糊,“说者”也是“听者”,“听者”也是“说者”,“说者”和“听者”在同一个对话过程中是相互转换的。但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双方没有交锋和斗争,事实上,对话的过程是比“权威环境”的话语形式复杂得多的博弈过程,其中的“说者”有自己的利益、原则、立场,“听者”也有自己的利益、原则、知识背景,“说者”不能动用强权使“听者”服从自己,“听者”也不可能轻易让“说者”完全放弃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听者”和“说者”若想使对话进行和完成,只能是在碰撞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话语表达的过程,一个“说话”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理解为“说者”,是将教育内容诉诸“听者”的过程。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同于其他“说话”过程的突出特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说者”具有国家政治权力的保护,“说者”的内容具有意识形态性,教育的目的始终具有政治性。然而,并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说者”有了国家政治权力的保护,教育的内容就会被“听者”无条件地接受和吸收。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说话”过程既受到整个社会话语环境的制约,又要遵循话语表达自身的规律。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既体现在话语关系的改变上,又体现在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体系、话语输出理念和话语输出方式提出了挑战。 第一,新媒体环境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说者”与“听者”的话语关系产生了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话语关系中的“说者”是话语的制造者、传播者,是话语内容的主导者,具有绝对权威;“听者”是话语的接收者、传达者,是话语内容的吸收者,处于被引导地位。新媒体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正在逐渐改变这种状况。新媒体境遇下,“听者”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他们不仅能接触到不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内容的供过于求为“听者”掌握内容的选择权提供了可能,倒逼着内容要越来越符合“听者”的需求。同时,“听者”较之以往不仅有了说话的平台,而且由于“聚集”的能量使他能够得到一定的话语权,“听者”可以自己制造话语,逐渐改变着话语体系的权力结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关系逐渐向着互动、民主、合意、共识的方向发展。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对于话语内容的解读既不全然是“说者”的见解,也不全然是“听者”的见解,“说者”不再固执于自我的解释,而“听者”有了创造性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