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2)10-0004-04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之得到践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①。这一要求中,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问题。其核心思想是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同群众相结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如何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学界有多种意见。笔者认为,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就是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同群众相结合。或者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武装群众,让群众掌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过程当然包括多个中间环节,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少数人掌握日益扩展到更多的人掌握;群众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上升到世界观的核心理念(如价值目标、内部动力、行为道德规范和评价行为、事物的准则);从全社会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种职业的过程。但这些重要环节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的,即使尽可能多的群众理解、认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以使其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道德规范和自觉的实践行动。 为什么必须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即大众化,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其一,这是由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发挥治国理政、安民固邦、促进和谐文化建设等作用,必须通过武装中国人民大众的头脑,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否则只能是束之高阁的价值理论。 其二,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其根本任务就在于帮助工人阶级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从而组织成马克思主义政党,发挥历史主动性,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进行改造旧世界、创立新世界斗争,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就从根本上背离了自己的理论本性。事实上,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的本性说,它在形成时期,就把自己同无产阶级的联系视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加以规定。1843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②他还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③马克思在这里论述的理论掌握群众、群众运用理论的关系,明显地孕育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群众相结合,即大众化思想。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更加明确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深刻根源,即“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④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它同各国民族的群众相结合的过程。1885年,恩格斯回顾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意味深长地说:马克思主义“这个学说在世界一切文明国家里,在西伯利亚的矿山的囚徒中,在加利福尼亚的采金工人中,拥有无数的信徒。”⑤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同时也是大众化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期起,就把两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民大众相结合,高度地统一在一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采用创办学校、学社、书社、期刊,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媒体传播,开展整风等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也促使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大众相结合的过程。这种结合,使中国人民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武装,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⑥而“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⑦这一段精辟论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行动的指南;中国的社会条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需要,“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所以它能“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实现大众化,在中国起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其他构成要素也是如此,都必须同人民群众相结合。 其三,这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的要求。当前在我国思想理论领域,围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其实质是要否定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形势下,特别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以经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为后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软实力的真正伟力在于人民群众历史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在我国,这种历史创造力的发挥,又来自于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时下不同价值观点的对立和冲突,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团结,影响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为排除影响科学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统一思想,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在多元文化、多种社会思潮作用下,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比较大大增多,人们辨别是非的难度加大,有的甚至陷入价值困惑。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理想目标,进而化为人们实际的行为方式,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