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2011)04-0010-05 从根本上说,作为知识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从理论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特征,这是作为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和一般性前提,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从价值系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特征,这是其自身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回答的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知识性(科学性)与思想性(政治性)的统一。没有思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盲目的,没有知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空洞的。[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正是由于具有鲜明思想性和强烈政治性的价值定位,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正是因为有知识性与科学性的支撑,才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力。当然在二者的关系上,作为本质属性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处于决定和支配地位,而知识性和科学性则处于从属地位。以思想性为指导,突出政治性;以知识性为基础,依托科学性;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系统,实现政治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不二法则。 一、历史与现实的选择: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 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不是出自主观随意性,而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它既是对以往缺乏科学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反思,是对过去忽视知识性和科学性的“泛政治化”教训的反省与检讨,也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的理论自觉与回应。 1.从经验向理性的飞跃。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来建设,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理论化与系统化,是思想政治工作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从经验到理性的飞跃。学科建设是构造知识系统的创造性的理性活动。实践经验具有指导作用,但也有其狭隘性和局限性,满足于经验很容易导致经验主义,从而使实践遭受挫折和损失。因而,将局部经验升华为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般理论,才能获得科学真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我们对“政治工作的研究有第一等的成绩,其经验之丰富,新创设之多而且好,全世界除了苏联就要算我们了……”[2]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和政治宣传工作,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武装党员和广大群众,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实践经验,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堪称典范。“但缺点在于综合性和系统性的不足”,因此,要抓紧研究不可或缓。[3](P554)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党始终未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把丰富的经验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进而形成严谨的科学知识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我国各项事业开始复苏,思想政治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开始步入科学化的轨道。这表明我们党已经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来对待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如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建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构建起了基本框架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这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及丰富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提炼与升华。 2.对“泛政治化”现象的理性反思。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来建设,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是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挫折与教训的深刻反思,是对历史上政治性教育过度过滥的“泛政治化”教训的深刻检讨。“泛政治化”即是过分“政治化”,把不是政治的问题提高到政治的层次、抬高到意识形态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被“圣化”为统治阶级的思想,便是封建社会政教合一、德政融合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十分强调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则将“泛政治化”推至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片面夸大政治的作用,政治被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犹如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一样笼罩着一切领域,人们的生活无不打上政治的烙印。这种极端的做法,使思想政治教育被严重扭曲,思想政治教育的声誉也遭到严重的损坏。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也消除了一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泛政治化”的原因,但“泛政治化”倾向在相当长的时间乃至今日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是突出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构不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和“学术”,不赞成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4]因此,深刻反思“泛政治化”现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科来建设的重要任务。 3.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理性自觉。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科来建设,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的理性自觉和理论回应。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也是改革的重要法宝。实现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它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与转型,其中“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便是这一跨越与转型的学理性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变动巨大,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以及科技发展迅猛化等成为时代总特征,随着国内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社会成员的主体性、独立性、差异性、独特性和竞争性日渐凸显,有些传统理念甚至被彻底颠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日益复杂、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P284)在这样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下,立足时代发展,直面社会变革,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