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爱国主义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征途中,高扬爱国主义这面富于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旗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关重要。正确认识爱国主义,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内容,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历史性和阶级性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为了祖国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这种感情和精神反映了人们对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祖国的依存关系,是对个体和民族整体命运密切关系的理性把握和认同。爱国主义世代相传,但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不同的阶级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2版,第520页)。因此,对爱国主义必须进行历史的、阶级的分析。 在私有制社会里,掌握国家政权的剥削阶级的爱国主义有两重性。一方面,当外敌入侵时,剥削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也会起来与入侵者斗争,从而其行为有利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在强敌的威逼和打压下,为保住其私有者阶级的利益,剥削阶级往往动摇不定、妥协,甚至对侵略者卑躬屈膝,甘愿做“儿皇帝”,成为压迫本国和本民族的帮凶,帮助入侵者压制扼杀劳动人民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镇压他们反抗侵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的斗争。强大的剥削阶级国家的统治者,则往往打着民族利益、全民利益的招牌,争霸世界,侵略他国。此时,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感往往被利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对外扩张服务。这在近现代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无产阶级爱国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爱国主义,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它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摆脱了剥削阶级爱国主义的狭隘性和局限性,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它超越了民族主义的狭隘眼界,能够正确处理本民族利益和其他民族利益的矛盾、本国利益和他国利益的矛盾,尊重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反对民族偏见,主张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友好相处,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它与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斗争相联系,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它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统一,坚信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国家政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处于无权的、被奴役地位,在这个意义上,“工人没有祖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第291页)。无产阶级要抛弃资产阶级祖国的观念,把祖国从资产阶级统治下解放出来,把对祖国的热爱与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结合起来。祖国是无产阶级斗争中最强有力的因素,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因此无产阶级不能对自己进行斗争的祖国这个政治、社会和文化的环境采取无所谓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参见《列宁全集》第17卷,第170页)。无产阶级解放事业首先是民族性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第283~284页)同时,由于统治工人的资产阶级并不限于在一个国家内进行自己的统治,而且总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无产阶级,各国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一致,阶级敌人是共同的,所以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又是国际性的,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无产阶级的国际任务和民族任务是统一、不可分离的。 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历史内容也随着主要任务的变化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人民解放和祖国富强为己任,经过长期探索,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民族独立、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具体到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就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1、520页)。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参见《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048页)。 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几千年来,爱国主义传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格和道德风范,培育了无数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造就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脊梁。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在继承和发展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从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即爱国主义同爱社会主义密切相连,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同上,第1048页)。 关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曾作了深刻说明。他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2页)江泽民也指出:“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8页)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的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性结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获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为社会主义集中体现着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才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证。50多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邓小平强调:“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6页)。不言而喻,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中国人民来说,爱祖国,也就必然爱社会主义。对于生活在台、港、澳的同胞和海外的爱国侨胞来说,他们虽不一定都拥护社会主义,但绝不反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相反,他们反对台独、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已成为当今我国衡量人们是否真正爱国的标准。如果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对立、割裂开来,不仅违背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同时也伤害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